中國快遞協會丁紅濤:可利用前置確認、智能呼叫等多方式投遞



中國快遞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丁紅濤近日接受采訪,介紹快遞行業(yè)落實《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情況。

丁紅濤表示,快遞服務是民事履約行為,不管是上門投遞還是投遞到快遞驛站、智能快件箱,只要快遞企業(yè)與用戶協商一致,都是可以的。《辦法》第28條的規(guī)定,不是要求必須上門投遞,而是針對實踐中經常出現的未經用戶同意擅自將快件投遞到快遞驛站、智能快件箱的情況,要求快遞企業(yè)提高履約意識,按照約定方式進行投遞,在投箱入站前征得用戶同意。當然,征得同意的方式,不止人工打電話一種,也包括前置確認選項、智能語音呼叫等多種方式。

format.jpg

圖源:央廣網

國家郵政局快遞大數據平臺監(jiān)測數據顯示,《辦法》施行以來,3月1日—14日全網日均投遞量為4.43億件,同比增長16.3%。“從投遞量來看,行業(yè)運行整體穩(wěn)定。”丁紅濤表示。

目前,快遞企業(yè)積極落實《辦法》要求,通過智能語音呼叫等方式優(yōu)化投遞服務,履約率有所提升,用戶體驗進一步改善。總體看,不同地區(qū)不同場景下上門投遞量的變化有大有小,但上門投遞量的占比變化不大。

“末端網點和快遞小哥是行業(yè)的根基,快遞企業(yè)必須保持網點的穩(wěn)定和活力,必須保障小哥的合法權益,這是行業(yè)的共識。”丁紅濤透露,快遞企業(yè)已經開始分地區(qū)分場景對快遞小哥的績效考核方式進行調整,目前部分企業(yè)已經調整到位,其他企業(yè)正在調整中。

format.jpg

圖源:央廣網視頻號

對于消費者關心的快遞服務價格問題,丁紅濤表示,快遞服務本質為市場化合同服務行為,服務價格水平由市場決定。根據初步調查分析,上門投遞占比變化不會太大,履約成本增加相對有限。中國快遞協會也建議快遞企業(yè)以進一步提高效率為主要措施,來緩解成本壓力。

目前,我國80%以上的快件都是電商件。丁紅濤表示,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互為支撐、相互促進,《辦法》的落實確實需要包括電商平臺、用戶、快遞企業(yè)、末端站點、快遞小哥在內的共同努力。

丁紅濤建議,各主要電商平臺在下單界面要設置選項,讓消費者可以選擇上門投遞還是投遞到快遞驛站、智能快件箱。據了解,主要電商平臺正在為此優(yōu)化業(yè)務流程。“我們也希望廣大用戶在網購下單的時候能夠確認投遞方式選項,這樣有助于降低用戶與快遞小哥的溝通成本。”丁紅濤說。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1 分享
評論 搶沙發(fā)
頭像
歡迎您留下寶貴的見解!
提交
頭像

昵稱

取消
昵稱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