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網點8人販賣個人信息 被判最高三年刑期和24萬賠償金



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包括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檢察院督促保護服務場所消費者個人信息行政公益訴訟案等8件,其中有4件是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監督案例。

在此次公布的一起案例中,自2020年10月起,某快遞公司營業點主管以及倉庫管理員付某等8人,利用職務便利通過營業點主管賬戶查詢指定手機號碼對應的快遞單號,再通過手機拍照將快遞單號發至購買方,購買方通過“巴槍”(快遞業數據采集工具)獲取快遞單號在某快遞公司的所有信息,包括寄收方姓名、聯系方式、收寄貨地址、物品信息等,嚴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檢察院通過該院綜合指揮中心案件集中評估平臺,在刑事案件中發現付某等8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線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全程參與刑事案件調查,全面掌握付某等8人違法事實和社會公共利益受損情況,并多次走訪某快遞公司了解其日常監管模式及操作流程。2021年8月,寶安區檢察院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訴請判令付某等8人支付其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賠償金240183.08元。人民法院經審理于2022年5月作出判決,支持寶安區檢察院全部訴訟請求,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付某等8人有期徒刑十個月至三年不等并處罰金;判決付某等8人支付公益訴訟賠償金共計240183.08元。目前,付某等8人已全額支付公益訴訟賠償金。

案件辦理過程中,寶安區檢察院發現快遞行業普遍存在快遞查單系統權限設置過大、查單系統賬號和密碼安保級別低、“巴槍”管理不到位等問題。某快遞公司作為快遞行業龍頭企業,雖然已采取多種安全保障措施,但在硬件設置和管理流程風控上仍然存在改進空間。2022年10月9日,寶安區檢察院向某快遞公司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其針對涉案個人信息的管理漏洞整改治理,依法規范個人信息收集、管理措施。

據介紹,某快遞公司收到檢察建議后開展整改,聘請專業機構針對個人信息泄露風險點進行全流程梳理。

最高檢第八檢察廳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檢察機關將繼續加大個人信息保護領域公益訴訟辦案力度,突出保護重點人員、重點領域的個人信息,嚴格保護敏感類別信息及特定群體的個人信息。將個人信息保護作為拓展網絡治理領域的基礎和重中之重,協同有關部門抓好個人信息保護法、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貫徹落實,著力構建符合個人信息保護領域特點規律的公益訴訟業務框架,不斷豐富辦案實踐,凝聚更多理論共識,推動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訴訟法治體系。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5 分享
評論 搶沙發
頭像
歡迎您留下寶貴的見解!
提交
頭像

昵稱

取消
昵稱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