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快遞協會會長和政協委員來送快遞了,他們關注啥問題



第一次送快遞,到底難不難?

  10月13日,上海快遞協會會長周德剛和上海市政協委員張寧,來到楊浦區菜鳥直送政通站和城市名園小區菜鳥驛站,換上工作服,拿好工作手機,體驗了一回快遞員的日常。

上海市政協委員張寧體驗送快遞。受訪者 供圖

  這是張寧第一次體驗當快遞員。她坦言,“送了兩個包裹就一頭汗,送快遞上門也不容易”。

  作為2022年上海市民生領域服務質量監測和提升的活動之一,周德剛和張寧此次變身快遞員走入行業末端,真切感受一個包裹是如何到達消費者家中、一線快遞員的保障措施以及消費者更歡迎怎樣的快遞服務。

  如何送到家門口

  當日早上7點,張寧從浦東出發,花了1個小時趕到菜鳥直送政通站,“平時更多是作為消費者和快遞員接觸,心里還有點小激動。”張寧邊換制服邊說道。完畢,她彎著腰和快遞小哥研究起成堆的包裹,學習了送快遞的第一個技巧——分揀。

  原本,張寧以為堆放的包裹都是快遞小哥從卡車上卸下來時隨手放置的。其實不然,仔細觀察,每個包裹上都貼有一張電子面單,面單上除了必要的收件人信息外,還有幾個只有站點快遞員才能看懂的字符標記,代表了每名快遞員包干的不同區域。在卸貨時,快遞員會有意識地按照字符標記來堆放,以便后續知曉哪些是自己今天要完成的工作。之后,快遞員會再根據不同小區和小區內的門牌號進行二次分揀,從而提升實際派送時的效率。

  在不遠處的城市名園小區,那里有近40棟住宅樓,最高樓有30層。面對龐大的居民基數,周德剛在小區菜鳥驛站的分揀過程中,發現了另一個“知識點”,包裹上有“樓棟碼”。

  據介紹,這是菜鳥驛站不久前推出的新技術,“快遞入庫時,送貨上門的包裹就會按樓棟分配好,一棟樓的包裹就分在一起,跑一趟就能送完。”

  張寧學到的第二個技巧,是派送服務。

  來到盛世豪園小區,張寧抱著一箱涼茶上到9樓,她先給用戶撥打電話,發現無人接聽后便敲門,家里人應聲開門,簽收了快遞。盡管順利送貨上門,但有著近10年快遞經驗的崔大姐說,她們日常配送經常遇到家中無人的情況,會電話詢問是放在家門口還是晚些時候再送,若無人接聽,則還會給收件人發短信提醒。

  在政通站,平均一天會來2400多件快遞,不出意外,這些包裹都會被一一送貨上門。菜鳥直送政通站站長夏端正說,周圍小區住著很多老人,他們的快遞基本都是日用品,比如米、面、油、水和牛奶等等,份量很重,老人實在不方便拿個小拖車下樓來取。

  而在城市名園小區,那里的菜鳥驛站就在小區門口,開通了天貓淘寶包裹送貨上門,居民可以自行選擇是來站點自提還是送貨上門。

  “對于消費者來說,快遞不僅要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更要解決‘如何到家門口’。菜鳥的例子是,你自己來拿可以,我給你送上去也行。”張寧說。

  張寧通過體驗也發現,菜鳥直送和菜鳥驛站是不同的,用了多種方式解決“如何到家”的問題,菜鳥直送是將天貓超市的快遞直送上門,菜鳥驛站因為是加盟的,天貓淘寶的包裹要到站后再進行送貨上門。

  雙11單量暴漲怎么辦

  在派送快遞間隙,周德剛和張寧也不斷與快遞小哥們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工作情況。比如,現在直營快遞員的單件收入從原本的2塊5提高到了4塊;送貨上門率也被作為考評的標準之一;有的快遞員每月收入可以達到10000元。

  除了工作日常,周德剛和張寧最關心的便是對今年雙11的準備,按照往年數據,這里雙11時的快遞量會是平日里的三到四倍。對此夏端正表示,他們已經開始著手備戰雙11。

  首先是場地問題。據了解,菜鳥直送政通站的面積為121平方米,很難承接雙11的貨運量,因此他們已經租好馬路對面,一塊500平方米的臨時場地來使用,并會在11月前整體移動到那,直到雙11大促的結束。

  在人員儲備方面,目前該站點共有13名固定快遞員,單日最多能消化3000件,為了應對預測的9000多件高峰值,他們已經開始尋找臨時快遞員一起幫忙。實際上就在幾天前,菜鳥也宣布將在分撥中心、配送站和菜鳥驛站增加10萬短期用工人員,以此保障雙11期間的送貨上門服務。

  服務還應再上臺階

  看似簡單的快遞派送,張寧說她使出了“吃奶的力氣”也才派送了10多件。周德剛在送完第30件包裹——一箱涼粉后下樓,頭上也直冒汗。

  “我發覺這里的快遞員和居民的關系都很好。”張寧印象最深的是送貨時,沒想到一旁跟著崔大姐還能和那戶人家聊起家里生了二胎、小朋友長得像誰這樣的家常話。

  在城市名園小區菜鳥驛站門口,前來取快遞的叔叔阿姨絡繹不絕,甚至還能脫口而出這里某位快遞小哥的名字。

  這些細節都反映出,上海的快遞行業充滿煙火氣的一面。快遞服務質量關系著市民生活的物資保障,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不止于此,依托社會各界力量的支持,快遞行業的服務質量還可以進一步提升。

  張寧說到了快遞小哥的電動車問題,據了解,快遞企業普遍使用的電動三輪車在上海屬于機動車,因為地方交通規范問題無法上路,所以很多小哥會私自改裝電動自行車來送貨,存在一定安全隱患。2022年兩會期間,作為市政協委員的她提交過一份相關提案。

  “快遞員的電動車也好,助動車也罷,是他們的生產工具,如果可以在道路條件允許的區域內,有一個專用牌照或者專用通道,這樣可以讓快遞員便捷地把包裹送到居民手上。”張寧說。

  周德剛則關注驛站的場地問題,比如小區與物業是否可以進行協調配合,給快遞站點提供更多門面,讓居民取件、小哥送件更加方便。“這也算一項公共服務,最后都是為了方便我們的居民生活。”

上海快遞協會會長,政協委員,送快遞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4 分享
評論 搶沙發
頭像
歡迎您留下寶貴的見解!
提交
頭像

昵稱

取消
昵稱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