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賣家被亞馬遜起訴
又有第三方賣家被亞馬遜起訴了。
近日,亞馬遜假冒犯罪部門(CCU)首次對多個存在不良行為的賣家提起訴訟,理由是這些賣家故意利用亞馬遜的投訴系統給自己競爭對手的產品提交了數千條侵權投訴,這些所謂的“侵權行為”都是虛假的,不良賣家這樣做的關鍵目的正是希望通過虛假的版權侵權索賠向同行潑臟水,讓同行賣家以及其產品從亞馬遜商店中刪除。

“這些不良行為者不僅在濫用亞馬遜的申訴系統,而且還創建了大量虛假的、一次性的網站,用于從賣家店鋪復制產品圖,這些行為嚴重損害了亞馬遜賣家的利益。如果這次起訴成功,那將會對這些濫用系統的不良行為者起到震懾作用。”

(訴訟案件編號)
正如亞馬遜假冒犯罪部門主管Kebharu Smith所說的那樣,近年來伴隨著人們的版權意識不斷增強,亞馬遜也推出了品牌注冊計劃,在鼓勵更多賣家進行品牌化、精細化運營的同時,亞馬遜也在不斷加大對抄襲、侵權等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
可誰能想到,亞馬遜對打擊侵權等違規行為的堅決態度,卻成了大量別有用心的賣家打壓競爭對手,傷害同行的利刃。例如,一個被亞馬遜指控的,注冊名為“Sidesk”的被告賣家,他曾搶在原創賣家前面,通過具有欺詐性的商標申請進入亞馬遜品牌注冊計劃,這樣一來原創賣家此后上架的商品都可能會被判定為侵權商品。

據了解,這些虛假的商品申請都是由深圳的一家知識產權有限公司提交的,并且由于其此前使用虛假信息提交了15800份商標申請,所以目前該公司已被美國專利和商標局制裁。
常言道:“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種種跡象表明,起訴只是一個開始,此后亞馬遜必然會加大力度整治平臺上種種的惡意競爭行為。
二、惡意競爭手段頻出
過去幾年來,隨著亞馬遜平臺上第三方賣家的數量飛速增長,賣家與賣家之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在這樣的環境中,難免會有一些不良賣家想要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打壓對手。
比如說,多數賣家屢見不鮮的“惡意投訴侵權”。一般來說,賣家在銷售商品時可能會涉及到的商標圖案、品牌名稱以及產品設計等都是具有版權的,但由于此前不少賣家缺乏版權意識,未能及時做好商標注冊以及品牌備案等工作,這反而給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創造了可乘之機。

這些人會搶在賣家前面注冊品牌,然后再竊取賣家的產品信息,緊接著再反手舉報賣家侵權,這一系列操作往往打得賣家是措手不及,更有甚者還會在舉報侵權的同時對賣家進行敲詐勒索。
“listing被下架,接連遭遇版權惡意投訴怎么辦?”
“不得不防!惡意投訴層出不窮,600多條listing慘遭下架!”
互聯網上一些與跨境相關的話題與論壇中,被這種惡意競爭手段坑害的賣家比比皆是。

(圖源:知無不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惡意投訴侵權”之外,賣家們常見的惡意競爭手段還包括但不限于“惡意低價跟賣”、“惡意買空庫存”、“惡意好評”、“惡意差評”等等,總結來說就是平臺的一切要求和規則都可能會成為同行之間進行惡意競爭的養分。
就像曾經亞馬遜為了確保評論的真實性,多次出重拳打擊虛假好評,打擊力度最大時,賣家一旦被發現存在類似違規行為直接封號。而在這個過程中,就有不少不良賣家故意給競爭對手買好評,導致其被封號,被誣陷的賣家此后向亞馬遜申訴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無獨有偶,不久前亞馬遜表示將推出“高退貨率”標簽,所有退貨率過高的產品都會被打上標記,這就相當于在變相告訴消費者:“請謹慎購買此產品?!笨梢韵胂?,產品一旦被打上“高退貨率”標簽,銷量必然暴跌。

然而,對于亞馬遜即將推出的這項政策,多數賣家擔心的不是產品,而是有人會利用這項政策進行惡意競爭,有賣家直言:“以后如果誰想搞死競品,直接下多個訂單一起退就好,這又降低了一些人作惡的成本?!?/strong>
坦白來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如今電商競爭加劇,各種各樣的惡性競爭手段層出不窮,賣家防不勝防。當然,亞馬遜絕不會放任這些不良行為破壞平臺公平競爭的環境,未來還會加大力度打擊這一亂象,那些只想靠各種惡性競爭手段獲取成功的賣家,是注定走不長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