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出臺措施發展數字經濟 郵政快遞業轉型升級添動力



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經信廳獲悉,山東將實施《關于深化改革創新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力爭經過5年努力,全省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長55%以上、達到5.5萬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實現翻番,打造全國數字產業創新發展集聚區、產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根據上述《若干措施》,山東將提升數字設施能力作為重要內容,提出5年內新開通5G基站15萬個以上,總數達到30萬個以上;在現有3個“千兆城市”(濟南、青島、日照)的基礎上,5年內再建設10個以上;啟動“風光儲能+大數據中心”建設,有效降低數據中心用電成本。據測算,“十四五”期間全省數據中心將節約用電1億千瓦時以上。

  打造“5351”數字經濟創新平臺體系,力爭未來五年培育50個創新實驗室、300個創新中心、50個創新服務機構和100個創新人才基地,在人才培養、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配套服務方面,為數字經濟提供平臺支撐。比如,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四強七大”工程,聚焦“強企業、強行業、強集群、強鏈條”任務和“一軟一硬一網一云一平臺一安全一集成”支撐,推動制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的深層次變革。大力推進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5年內服務企業數量翻番、達到80萬家。

  從山東實際出發,不少措施具有山東特點。如創建“產業大腦+晨星工廠”新模式,借鑒浙江“產業大腦”和國際“燈塔工廠”,力爭建成“產業大腦”50個以上,在高端裝備6個重點行業打造一批“晨星工廠”,引導更多制造業企業和產業集群向智能化轉變。如,建設一體化工業大數據中心體系,打造2個國家級區域中心,建設5個左右省級區域中心和10個左右省級行業中心,100個左右特色數字園區及數字工廠邊緣中心,推動全省工業大數據中心布局更加科學合理,工業數據采集匯聚全面提速,打造形成“山東工業云”品牌。制定全省數字技術應用場景打造計劃,強化數字技術對“十強產業”賦能增效,每個產業建設200個左右應用場景、推廣300個左右應用場景示范項目,構建與數字化契合的全域性、多元化應用場景。

  加快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實施工業互聯網平臺提質增量行動,推動海爾卡奧斯、浪潮云洲、藍海、橙色云等平臺向世界一流水準邁進,對新入選的國家級“雙跨平臺”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聚焦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現代輕紡等重點產業鏈,創新建立“大企業共建、小企業共享”模式,引導優勢企業創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建成深耕行業需求的省級平臺300個以上。健全工業互聯網平臺評價機制,對主營業務收入、用戶及開發者數等指標綜合排名前10位的省級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按其上年度實際服務企業上云上平臺收入總額的10%-30%,每個給予最高200萬元獎補。推進“5G+工業互聯網”應用,每年培育10家以上工業互聯網園區,對綜合指標排名前5位的給予最高500萬元獎補。

  聚焦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鏈,深入實施集成電路“強芯”、高端軟件“四名”(名城、名園、名企、名品)、智能終端“擴量”專項行動,做強10個以上引領帶動作用強、品牌影響力大的“鏈主”企業,做大10個以上以大企業集團為核心、集中度高、協作高效的“雁陣形”產業集群,力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

微信截圖_20221020182809.png

山東,數字經濟,郵政快遞業,轉型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5 分享
評論 搶沙發
頭像
歡迎您留下寶貴的見解!
提交
頭像

昵稱

取消
昵稱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