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晚,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廣州“十四五”現代物流樞紐及產業發展土地利用規劃》(下簡稱《規劃》)。“十四五”時期,廣州以特大型物流樞紐為灣區核心、大型物流樞紐為城市極點、物流骨干節點為片區中心、配送節點為社區終端,聯通航空、鐵路、水運和公路及各級城市道路的貨物運輸,形成輻射灣區、覆蓋全市、服務各區、暢達社區的四級物流和供應鏈體系。
《規劃》在《廣州市交通物流融合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提出的“5+10+N”物流樞紐布局體系基礎上,銜接《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廣州建設港口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和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增強全球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加強物流樞紐空間布局和城市功能提升的銜接,落實好物流業發展的用地保障。

物流樞紐布局 5個特大和10個大型遍布廣清
根據《規劃》,特大型交通物流樞紐共5個,包括廣州空港物流樞紐、廣州南沙港物流樞紐、廣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公鐵聯運樞紐、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廣清空港現代物流產業新城(位于清遠市)。5個特大型樞紐的功能定位如下:
廣州空港物流樞紐:依托白云國際機場及其北端區域、機場綜合保稅區南區,建設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亞太航空物流中心、臨空經濟產業創新示范區。
廣州南沙港物流樞紐:依托南沙港區、南沙港站、南沙綜合保稅區等,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華南江海公鐵多式聯運示范基地。規劃龍穴島北部預留發展區物流功能,同時也支撐南沙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
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圍繞增城西鐵路站場,建設生產服務型和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大灣區國際班列集結中心,形成大灣區珠江東岸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業供應鏈組織中心。
廣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公鐵聯運樞紐:依托廣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大朗貨站、江村編組站,打造商貿型和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亞歐跨境物貿支點、國際班列集結中心、國家鐵路多式聯運基地。
廣清空港現代物流產業新城:依托京廣鐵路源潭站,建設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大灣區現代供應鏈樞紐和城市生活分撥中心。

與此同時,同步規劃大型物流樞紐10個,包括白云神山物流樞紐、廣州高鐵快運物流樞紐、黃埔新港物流樞紐、下元物流樞紐、花都港物流樞紐、花都獅嶺物流樞紐、增城開發區物流樞紐、小虎沙仔物流樞紐、從化明珠物流樞紐、龍沙汽車物流樞紐。

此外,“十四五”時期,還將優先建設9個骨干物流節點,其中擴容提升魚窩頭、知識城2個物流骨干節點,新建龍溪、大崗、從化南、九龍、街北、鐘落潭、太和等7個物流骨干節點。
規劃引導 “交通+物流+產業”發展模式
《規劃》指出,多措并舉聚焦用地分類保障,及時將物流樞紐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規劃,統籌規劃建設。
首先保障特大和大型物流樞紐用地,特大型物流樞紐按照國家、省、市要求,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要求下落實用地。大型物流樞紐和骨干節點,由各區按照避讓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盡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原則,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管控要求下落實用地。
其次鼓勵現代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優先保障新興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都市型產業和粵港澳大灣區現代產業發展和物流空間。大力發展保稅倉儲物流、農產品物流、冷鏈物流等物流服務。
再次保障物流基礎設施用地,統籌布局物流樞紐、物流園區、配送中心、分撥中心、冷鏈物流設施用地。支持應急物流和首末端物流設施建設。
此外,加大優質項目落地保障,凡在廣州落地的現代物流和供應鏈上市公司、投資符合廣州產業導向且投資額超過10億元的產業項目;或在市物流樞紐規劃布局的物流樞紐產業園引入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產業項目,可參照項目所在區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設定出讓起始價。
提升能級 打造物流樞紐面向三重機遇
盡管面臨物流園空間集中程度偏低、用地效益有待提高、樞紐周邊配套設施開發緩慢等諸多問題,但綜合而言,廣州打造物流樞紐面向三重機遇:
一、國家戰略實施提升廣州發展能級。廣州已經納入國家物流樞紐布局承載城市,國際供應鏈物流與中轉聯運物流需求快速增長,廣州憑借既有的海港、空港、鐵路港、公路港以及資源優勢,在“一帶一路”及重構“粵新歐”“粵滿歐”雙向國際物流大通道背景下,形成立足粵港澳、輻射 亞太、面向全球的綜合物流大通道。
二、大灣區物流協同拓展物流發展新空間。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將進一步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協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廣州配置灣區港口、空港等樞紐功能,進一步拓展物流發展新空間。
三、建設國際物流中心增強物流樞紐地位。作為區域制造業中心,近年來廣州著力建設國際航運中心、 物流中心、貿易中心和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并借助 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數字化基礎設施,促進傳統物流轉型。打造國際航空樞紐和世界級鐵路物流樞紐,并與粵港澳大灣區腹地的其他港口實現聯通和共同發展,建立城市群快速貨運體系、城市共同配送體系。
廣州,打造5個特大、10個大型物流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