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官微,2023年我國物流業迎來恢復性增長,全年社會物流總額預計將達350萬億元,我國仍然是全球需求規模最大的物流市場。制造業升級、消費新業態、新能源“新三樣”等重點領域需求貢獻率穩中有升,電商物流、即時配送等細分領域保持較快增長。

圖源: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官微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2023年,我國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全國規模以上物流園區超2500個,國家物流樞紐布局達到125個,示范物流園區100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66個,“通道+樞紐+網絡”的物流運行體系初具規模。
企業規模方面,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快速成長,中國物流50強企業中千億級規模企業首次超過5家,全國A級物流企業達9600多家,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企業達250家。
智能網聯方面,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物流與供應鏈領域成為重點。全國網絡貨運企業約3000家,賦能中小微物流企業走上“數字高速公路”。大型企業紛紛建設供應鏈服務平臺,擁抱產業物聯網。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啟動,無人車、無人倉、無人機等得到廣泛商用,改變物流作業方式。
綠色低碳物流成為關注熱點。國務院發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提出大力發展綠色運輸體系。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正式推出物流行業公共碳排計算器,標志著國際國內碳排放互認工作啟動。郵政快遞車、城市配送車等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開展試點。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 圖源: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官微
國際地位方面,2023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批準設立創新物流技術委員會(ISO/TC 344),秘書處和國內技術對口單位均設在中國。推動數字物流標準化、國際化發展,為引領數字物流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表示,展望新的一年,我國經濟大盤穩定、物流市場溫和增長的大勢沒有變。我國物流業仍將保持較強韌性,全社會現代物流發展潛力巨大,物流業正處于持續平穩增長和結構調整加速期,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激發消費潛力,中高端制造需求貢獻將持續加大。在新的一年里,“走出去”步伐將進一步提速,交通物流基礎設施聯通帶來國際物流便利化,屬地生產、全球流通成為趨勢,在考驗國際供應鏈韌性安全的同時,也帶來物流保供穩鏈的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