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豐巢即將赴港交所鳴鐘上市
“快遞翹楚”王衛的第五個首次公開募股項目即將來臨。
近日,豐巢已正式向港交所呈交招股說明書,計劃于主板掛牌上市,其獨家保薦人由華泰國際出任。

圖源:豐巢招股書
依據招股書所呈現,截至最近切實可行之日,王衛直接持有 36.54%的股份,涵蓋順豐控股所持有的 9.15%,最終掌控豐巢已發行股本總額約 48.45%的投票權。
這意味著,倘若豐巢此次成功上市,順豐創始人王衛將會在順豐控股、順豐房托、嘉里物流、順豐同城之后,斬獲第五個 IPO。
回顧豐巢的發展進程,其此次向港交所發起上市沖擊,實乃情理之中之事。
2015 年 6 月,順豐、申通、中通、韻達和普洛斯 5 家物流公司聯合投入 5 億元創立了豐巢科技公司,其中,順豐持股 35%,申通、中通與韻達各自持股 20%,普洛斯持股 5%。
2018 年,中通、申通與韻達相繼撤離,王衛及順豐系承接了豐巢的大部分股份。
在這一年,豐巢推出了暫存功能,全年使用人次接近 90 萬,累計取件量達 25 億左右,累積寄件量近 3 千萬。
2019 年,普洛斯從豐巢的股權名單中退出。
同年,豐巢深陷巨大的盈利困境,全年總資產為 108 億元,負債 71.5 億元,實現營收 16.1 億元,虧損 7.8 億元。
2020 年 4 月底,豐巢正式推行會員服務政策,并宣告施行新的標準:普通用戶擁有 12 小時內包裹免費保管的權利,超時則按每 12 小時 0.5 元計費,最高不超過 3 元,并且特別指明,節假日期間免收超時費用;而對于會員用戶,提供月卡及季卡的選擇,分別定價為 5 元/月與 12 元/季,在有效期內能夠無限制次數地享受包裹保管服務,并允許最長 7 天的存放時間。
此消息一經發布,外界的爭議喧囂塵上。未過多久,上海有多達 116 家小區業委會聯合發聲,“對豐巢表示拒絕”。
面對這般強烈的社會質疑,豐巢最終做出了讓步,將快遞的免費寄存時間延長至 18 小時,并同時向已購買會員服務的用戶贈予一個月的會員期限。

圖源:豐巢
然而,即便施行了上述舉措,豐巢依舊受到因網絡擴張而帶來的開支急劇增長的牽累,致使其長期處于虧損的艱難境地之中。招股書表明,2021 年至 2023 年豐巢總計虧損 37.78 億元。
2024 年,豐巢最終迎來了具有歷史性意義的轉折,達成了首次扭虧為盈。招股書顯示,截至今年 5 月 31 日,豐巢營業收入達 19.04 億元,利潤達 7160.2 萬元。
與此同時,豐巢的智能快遞柜規模逐步擴大,其服務區域已延展至全國 31 個省(區、市)的約 20.9 萬個社區,累計為超過 3.68 億的消費者和 350 萬的快遞員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快遞存取服務。
值得提及的是,豐巢自創建以來,憑借順豐及王衛的顯著聲譽,成功獲得了包括中國郵政、紅杉中國、鼎暉投資、鐘鼎資本等業界知名企業與機構的關注與支持,獲取了多輪資金投入。
得益于上述情況,豐巢于 2021 年 1 月完成了 4 億美元的 B4 輪融資,其估值已上升至 33 億美元左右。
就目前狀況而言,豐巢在資本市場頗受青睞,盈利能力已明顯增強,當下沖擊上市著實是一個極為有利的時機。
- 增值服務和退換貨,助力豐巢快遞柜
長期以來,快遞柜皆為一項耗費資金的業務。
數據表明,單個智能快遞柜的初期投入成本處于 1.8 萬元至 6 萬元之間,且后續仍需承擔眾多費用,涵蓋小區與寫字樓的租賃費用、空間占用成本、持續的維修與改造支出、日常運營的電費與網費,以及物流協調等方面的花費。

圖源:電商報
此外,鑒于快遞柜的平均使用年限有限,通常僅為 2 至 3 年,快遞柜公司還需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管理和維護。
經初步估算,一臺智能快遞柜一年的運維成本至少達 10 萬元。
然而,在此種情形下,快遞柜的運營成本與收益卻不成正比。
據悉,快遞柜的營業收入主要源于快遞員投柜費用、廣告收入以及消費者因超時或選擇會員服務所支付的費用。
而這三項收入的總和,在扣除高昂的場地租金、設備折舊、日常維修、電力消耗、網絡費用及物業管理費等一系列開支后,其毛利率僅能保持在 6%左右,致使快遞柜的收入普遍處于千元水平。
由此,在過去的一年中,北京、杭州、深圳、佛山、海口等眾多城市的小區,陸續發布了快遞柜撤場的通知。
快遞柜,這一曾經為無數人生活帶來便捷的創新成果,當下卻陷入被消費者逐漸淡忘的窘迫處境。
看到此處,眾人難免心生疑惑,既然快遞柜行業普遍面臨困境,那么豐巢究竟是如何突破重圍的?
一方面,增值服務驅動。
2022 年,豐巢開創性地推出了到家生活服務與洗護服務兩大增值板塊,并借助微信小程序與豐巢 App 的顯著流量支持,達成了業務的快速拓展。

圖源:豐巢洗護小程序
截至本年度 5 月末,豐巢的洗護訂單數量達 96.2 萬。
此外,豐巢的家政服務板塊,涵蓋上門維修、清潔等上門服務亦迎來了迅猛的增長態勢,截至本年度 5 月末已完成 7.14 萬份訂單。
另一方面,退換貨助推增長。
此前,“某電商女裝商家吐槽退貨率高達 80%”這一話題引發了廣泛的討論,此消息的真實性雖尚待核實,但就市場整體反饋而言,消費者的退換貨需求確實呈現出持續上揚的態勢。
在此趨勢之下,豐巢作為快遞末端服務領域的頭部參與者,其在寄送交付環節于處理退換貨流程中的重要性開始凸顯。
數據表明,在 2021 年至 2023 年以及截至 2024 年 5 月 31 日的五個月期間,豐巢的消費者智能交付服務收入呈現出顯著的增長趨勢,分別為 1.49 億元、3.095 億元、10.2 億元和 6.92 億元。
同期,該服務收入在總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亦從 5.9%躍升至 10.7%,進而飆升至 26.8%,并在最新統計的五個月內達到 36.3%,增長勢頭極為強勁。
簡而言之,豐巢當下沖刺上市,離不開增值服務需求的增長以及電商退換貨率的上升,此兩大趨勢均為豐巢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做好了準備。
- 最后一公里的業務應如何開展?
眾所周知,豐巢所提供的是快遞物流領域中的“最后一公里”服務。
而“最后一公里”這一環節,鑒于其復雜性與挑戰性,向來被視作行業內最難攻克的難題,其難度不言而喻。
有別于快遞柜,驛站現今已成為消費者的主流選擇。
從圓通媽媽驛站、中通兔喜超市、百世鄰里、韻達快遞超市,至第三方的菜鳥驛站、熊貓驛站、快寶驛站等,這些各異的驛站為消費者提供了更為多元化的選擇。
另外,隨著消費者對便捷性與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退換貨的上門服務逐漸成為消費者的新偏好,其服務頻次亦隨之升高。
相較而言,快遞柜的使用頻次似乎在三種形式中處于最低水平。
且鑒于快遞柜領域頻繁出現的各類爭議與問題,相關部門出臺的法規政策亦更為嚴苛。
自 3 月 1 日起,新版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快遞企業在未獲取用戶明確許可的情況下,擅自通過智能快件箱或快遞服務站等渠道進行快件投遞的行為,將被認定為違規行為。對于此類違規行為,若情節嚴重,相關快遞企業將面臨高達 1 萬元至 3 萬元的罰款懲處。
目前來看,在末端配送的競爭格局中,快遞柜能否再度引發變革?快遞巨頭要如何保持創新,持續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這仍需多方進行探索,共同尋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