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新規出臺:未經同意扔驛站,最高罰3萬



整治亂投遞,快遞新規出臺

快遞行業的亂象,終于要被大力整治了。

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快遞市場管理辦法》,規定保障快件安全,防止快件丟失、損毀、內件短少,不得拋扔、踩踏快件,未經用戶同意不得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等,從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format.jpg

《辦法》中明確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予以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并處以最高3萬元的罰款:

第一,未經用戶同意代為確認收到快件的;

第二,未經用戶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方式投遞快件的;

第三,拋扔快件、踩踏快件的。

其中,第三點尚且可以說是個別現象,但一、二點卻極為普遍。新規出臺的背后,是無數消費者對亂代收、亂投遞現象的深惡痛絕。

有消費者表示,自己明明出了郵費,為什么不能享受送貨上門服務?如果是統一寄送的電商件也就算了,就連個人寄送的十幾元一件的快遞,也是放代收點了事。

也有消費者表示,他們可以接受放代收點,但無法接受快遞員放之前問都不問,認為驛站、快遞柜沒有經過允許不能私自接收,甚至會屢次發起投訴。

的確,飛速發展的電商帶動了快遞行業發展,如今發達的快遞已經覆蓋了全國大部分地區,送貨速度也提高到了一天甚至當日送達,服務日臻完善,唯獨送貨上門方面不僅沒有進步,反而大不如從前。

那么,為什么送貨上門這個最開始天經地義的服務,如今變得越來越棘手,成了快遞行業最大的難題?

快遞送貨上門,為什么這么難?

快遞之所以難以送貨上門,根本原因出在“錢”上。

對于快遞員而言,送貨上門是一樁“賠本買賣”。以三通一達為例,一線城市快遞員的每票派件費為每票1-1.2元,二三線0.8-1.0元,縣城鄉鎮0.5-0.7元甚至更低,其中交通工具涉及的油費和電費可能還要自己出。

至于派件量,一個快遞員每天一般能做100-200票,雙11等特殊時間能做400-500票。但如果必須送貨上門,派件速度將大打折扣,可能每天只能做不到100票,收件時間也會被擠占,而收件費才是快遞員賺錢的大頭。

更何況,送貨上門還附帶有溝通成本。且不論話費是由快遞員自己出的,溝通所用的時間估計都夠派一單快遞了。多種因素影響下,送貨上門會讓快遞員收入大幅降低,試問高強度體力勞動卻只有3000月薪的工作,有多少人愿意做呢。

format.jpg

快遞員任務繁重 圖源:電商頭條

那為什么順豐的送貨上門落實得更好呢?一方面是因為順豐的確派件費更高,每票1.6元以上,重件另計,還有各種提成。另一方面是有嚴格的區域劃分,并根據該區域的整體單量分配相應的人數,從而保證每個快遞員的工作量都盡可能平均,有更多時間溝通和送貨上門。

然而,不可能要求每家快遞公司都像順豐這么干,因為快遞件的單量太大了,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超1600億件。其中電商件占了大部分比重,考慮到消費者已經習慣包郵的服務,運費也難以全面漲價。

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送貨上門無法實現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費者支付的費用只能達到“送到代收點”,如果要上門只能額外付出更多費用。

送貨上門難的另一個原因在于,消費者的需求不一致,有人有送貨上門的需求,也有人有送貨不上門的需求。

對于大部分時間都不在家的上班族、學生來說,送貨上門反而成了多余的服務,快遞柜和代收點才是他們的剛需。回家路上順手取個快遞并沒有多麻煩,家中無人簽收快遞才是棘手的問題。

format.jpg

不喜歡送貨上門的消費者 圖源:小紅書

此外,還有部分消費者由于不希望泄露個人信息,根本沒有填詳細的家庭地址,直接填的代收點,

多元化甚至相互矛盾的需求,對快遞公司來說是相當棘手的。某種程度上分辨不同需求的成本,甚至要高于滿足需求的成本,流程上增加幾個步驟,被用戶基數放大后復雜度會呈指數增長。

總之,快遞行業的現狀,是消費者、商家、平臺相互妥協的結果,本質上是由市場決定的。速度、價格和服務質量構成了一個“不可能三角”,在前兩個指標可以量化的基礎上,被犧牲的只有服務質量了。

光靠規定還不夠

目前,快遞送貨上門已有了嚴格的規定,但光靠規定是不夠的,電商平臺和快遞公司的配合也必不可少。

好消息是,目前已經有部分快遞公司和電商平臺在尋找解決的方案,并有了一定的進展。

其中一個可行的方案,是為由送貨上門需求的用戶提供定制化服務,用“部分加價”的方式分流消費者。

比如中通快遞的高端快遞產品“中通標快”,于去年6月進行了一波升級,承諾送貨上門,不上門則賠付6元無門檻券。

另一種解決方案是將選擇權前置到消費者的“下單”環節,按需配送,多的費用由平臺補貼

去年11月,為了提升買家購買中小件后的到貨體驗,淘寶針對實物商品新增“送貨上門”服務;符合條件的賣家訂購服務并設置商品后,可在商品詳情頁、搜索頁面展示相應的服務標識,同時須按要求提供服務。

format.jpg

圖源:淘寶平臺規則中心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建議,成立消費者的“黑名單”制度,將惡意投訴、無法按約定時間接收快遞的消費者列入黑名單,減少運力浪費。

值得注意的是,技術的進步或許能夠優化配送服務的流程。比如當下飛速發展的AI技術,有望解決派前電聯環節的缺失這一問題,在不占用快遞員時間的情況下了解用戶需求,盡到“告知”義務。

總之,送貨上門這一難題難就難在復雜度上,涉及需求、成本、技術等多個方面,想要解決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但可以肯定的是,行業朝更人性化的方向發展是大勢所趨,隨著規則和技術的完善,我們正離徹底解決的那一天越來越近。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0 分享
評論 搶沙發
頭像
歡迎您留下寶貴的見解!
提交
頭像

昵稱

取消
昵稱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