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貨郵融合打通快遞“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



山東省德州市禹城市“紅色速遞”園區,電商快遞物流共同配送中心(簡稱“共配中心”)的自動分揀線開始飛速運轉,分撥各電商快遞、物流企業剛剛運來的包裹。9點左右,所有包裹分撥完畢,陸續搭上公交車或物流運輸車,奔赴各個鎮級分撥中心。

禹城市電商快遞物流共同配送中心一角。

上午9點半,一輛運輸車來到安仁鎮電商快遞物流服務站,幾名工人迅速卸車、分撥。置物架上的包裹按標注的村級服務網點名稱分開擺放,井然有序。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包裹在鎮級服務站分撥后,當天就能送到轄區各個村級服務點。”

安仁鎮電商快遞物流服務站工作人員分撥包裹。

據介紹,以前,各快遞公司在禹城市的下行快遞送到村民手中往往需要24小時,上行快遞更是隔天才能運走。如今,快遞和日用消費品等實現了集中分揀、統倉共配、快速運送、智慧管理,遠離城區的鄉村群眾也能當天收到或寄出包裹。

“我們每天進行兩次分揀派件,分別在早晨和午后,日處理量達8萬多件。”在共配中心,德州禹小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王麗娟介紹,目前自動分揀設備軟件對接多家快遞公司后臺,實現了多家快遞同時集中分揀。自動分揀線每小時可分揀快遞2.4萬件,分揀準確率達100%。

禹城市電商快遞物流共同配送中心的運輸車。

近年來,依托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村村通物流的有利條件,禹城市不僅實現了快遞配送縣域全覆蓋,還大大提升了農產品上行效率。蘆筍是辛店鎮大秦新村的特色種植項目,目前發展種植面積500多畝,是村集體和村民增收的重要來源。新村黨總支書記秦慶文告訴記者:“禹王路直達我們村,農產品搭公交車進城很方便,運輸成本也很低。”

蘆筍是辛店鎮大秦新村的特色種植項目。

“客貨郵”是農村客運、貨運、郵政快遞融合發展的一種模式。作為山東省首批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縣之一,禹城市近年來搶抓政策機遇,整合交通、供銷、郵政、快遞、商貿、電商等資源,解決了原來快遞企業和公交企業“單打獨斗”的局面,也解決了農村人民群眾出行、農產品上行和快遞進村“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市交通運輸局郵政業發展中心主任劉瑜介紹,目前全市建有縣級共配中心一處、鎮級電商快遞物流服務站13處、村級服務網點544個,縣、鄉、村三級配送體系實現了全域覆蓋,居住在鎮村的群眾能享受到跟城里一樣便利的寄遞服務。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0 分享
評論 搶沙發
頭像
歡迎您留下寶貴的見解!
提交
頭像

昵稱

取消
昵稱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