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京東宣布商家自主開通送貨上門服務全量開放,該消息一出即刻刷爆各大網絡平臺。要知道早在今年4月份快遞新規出臺時,京東就宣布了“上門收費”這一消息,直到7月5日才正式推出,配合前段時間抖音的“自選快遞”,電商巨頭們開始注重消費者的物流體驗,快遞末端終于要迎來自己的曙光了嗎?
京東VS抖音,消費者更傾向誰?
送貨上門一直以來都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服務之一,特別是上半年快遞新規發布之后,各大電商平臺及快遞企業紛紛站出來發聲支持,京東此次的行為也在某種程度上執行了在4月份“上門服務”承諾。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宣布的商家自主上門服務僅支持的店鋪范圍是B店和C店個體店鋪,商家可選三種送貨上門方式:
1、中小件由中通、圓通、申通、極兔、韻達等合作快遞承運,首重5公斤收費1元,超重每公斤需加0.2元,費用為商家支付;
2、使用京東物流配送中小件,無需額外支付送貨上門費用;
3、大件送貨上門訂單,費用由商家和承運商自行協商;
結合前段時間抖音推出的由消費者“自選快遞”來看,快遞物流顯然已經成為了電商巨頭們競爭的新焦點,且相對于抖音的由消費者自己買單來說,京東的上門加收費全部由商家買單,這在短時間來看,對消費者確實是個不錯的好消息。
你愿意為上門服務買單嗎?
電商件的“送貨上門”終結于快遞包郵的普遍化,而京東、抖音的加收費則讓“送貨上門”再次成為可能。這不是說“送貨上門”是一個多么難推進的工作,而是說當一個產品與所付出的價值不對等的時候,那必然有一方在做賠本買賣。
雖然京東平臺是由商家支付上門費用,但如果商家由此利益受損的話,還是會將成本計算到消費者身上,甚至可能會通過提高商品價格來維護身利益。
因此,無論是抖音“自選快遞”的讓消費者直接支付,還是京東這種間接的支付,其本質上都是消費者為自己得到的服務買單,且也給了消費者可自由選擇上門的權利。
當然,原則上來說,誰享受到了服務,誰承擔這筆消耗是一件理所應當之事,但消費者花出錢真的能得到應有的服務嗎?
一塊錢的加收費,到快遞員手里的有多少?
京東、抖音的一系列動作除了引起消費者關注外,在快遞物流行業也引起不小的波動,特別是對末端的快遞員來說,最關注的莫過于加收的“一塊錢”會到誰的手里。
實際上,僅一塊錢的加收,除卻平臺、快遞公司、快遞網點外,真正落到快遞員手里可能剩不到兩成。更有一些快遞員擔心,“收了上門費,會不會罰款項目更多了?”
其實,說到“上門難”難就難在快遞員身上,即便將一塊錢加收費全部給到快遞員,他們也不一定愿意送貨上門。首先按件結算工資的他們,如果每個快遞都送上門,則在件量上就會減半,即便有加收費也多掙不了多少。
其次快遞員已經習慣了驛站、快遞柜的送貨模式,這種模式可以避免與客戶直接打交道,也會在某種程度上規避掉一些被投訴的風險。所以說“上門服務”并非一句簡單的“給錢就行”,它所涉及到的是行業整體的優化過程。
就像劉強東曾經講的,“京東始終認為物流是電子商務體驗最重要的一環,其重要性超過60%。”物流服務并非是一個簡單的從A到B的運輸過程,它關系著消費者對整個電商平臺的評價和選擇。
現階段,電商平臺也紛紛開始注重消費者的物流體驗,開始了一系列的政策調整。但實際上,在當下物流高速發展的今天,真能讓消費者切實感受服務體驗的還是在末端,上門加收費只是一個開端,屬于快遞末端的曙光或許正在一步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