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收緊質檢政策
當收緊政策成為發展的必然規律,賣家們還能撐下去嗎?
最近,有消息稱拼多多跨境平臺Temu正在著手加強對質檢的要求,目前已經有部分商家收到了新的合同,上面顯示,新增的政策為:Temu對入庫商品的退貨擁有最終解釋權。

有賣家表示,雖然此舉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準,但也給賣家帶來了沖擊。按照Temu目前的規則,一旦貨物入庫,如果商家和Temu無法就貨物的處理達成一致,那么Temu將逐級或者整箱退貨,并強制順豐支付。但面對幾萬、幾萬元的物流費,一般情況下,商家會選擇按照Temu的方式安排貨物。
這意味著商家和平臺可以在退換貨問題上互相商量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未來一旦商家放入倉庫的商品被Temu退回,商家要么選擇忍受高昂的物流成本,要么干脆放棄商品,交給平臺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Temu之前在質檢相關問題上也表現出了嚴厲的態度。Temu發布的一份緊急備貨單顯示,平臺要求備貨單中的下一件全部通過質檢。質量檢驗不合格、超時交貨或交貨不足,按不合格件數、貨值與2的乘積進行罰款。

而對于T+6日之前未到貨的備貨單,處罰金額更是高達5倍,并且貨值越高,罰款金額越高。規定一經發布就在當時引發了很多賣家的強烈不滿。
二、商家一片嘩然
其實Temu的質檢要求一直被賣家詬病。
首先,大部分入駐賣家都把Temu作為清貨渠道,產品單價相對較低。但Temu不會因為價格低而相應放松質量要求,不僅嚴格控制,甚至很關鍵。
比如有賣家反映“兩三塊錢的貨按照一千塊的質量來驗”,也有賣家直接給出了自己的經歷,稱由于質檢嚴格,自己清倉的商品因為顏色、劃痕、做工不好等原因被Temu退貨。

其次,質檢規則的不一致也讓Temu賣家很頭疼。一個賣鞋的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運送一批鞋到Temu倉庫后,有一天她突然被告知貨物缺少合格標簽,Temu會幫忙貼標簽,每雙鞋按1元收費。然而,在她支付了幾千元后,標注的價格從1元漲到了3元。
其他賣家表示,他們把貨送到了兩個倉庫,其中一個倉庫質檢全部合格,另一個倉庫質檢不合格,Temu也沒有給出不合格的原因。
總的來說,不像上線之初,賣家一窩蜂,不知道規則?,F在越來越多的賣家經歷了Temu的操作,部分賣家在遇到風險后可能會選擇及時離場。當然,有些人認為成本可以承受,他們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無論賣家做出的選擇如何,短期內都不會影響眼下風頭正盛的Temu,如今不到一年的時間它已經在16個國家有了站點,更重要的是,它的擴張步伐不會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