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4級自動駕駛明星企業Argo AI 面臨倒閉 自動駕駛未來渺茫



  

因言“現階段做RoboTaxi 的企業都得完蛋”而被迫離職的前華為汽車BU高管蘇箐,幾乎一語成讖。

  當地時間10月26日,背靠福特、大眾兩家行業巨頭,估值一度高達73億美元的美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rgo AI轟然倒下。是日,曾先后于2017年和2019年入股Argo AI、目前各自持股39%的福特、大眾先后宣布不再向Argo AI投資。

  “公司需要投資于短期內更容易實現的駕駛輔助技術,而不是Argo的完全自動駕駛目標。”福特在一份聲明中稱。在剛剛發布的三季報中,福特表示將對這一投資計提27億美元的非現金稅前減值。

  Argo的倒閉也使得業界對自動駕駛汽車即將推出的預期進一步下降。近一年前上市的Aurora的市值已從逾200億美元的52周高位跌至25億美元;而在10月26日正式登陸納斯達克的Mobileye,雖然在上市首日股價漲近四成,但其IPO前的估值已大幅縮水近三分之二。

  與海外被“看空”的自動駕駛賽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正在引領全球汽車行業智能電動化轉型的中國市場。

  就在Argo AI被福特、大眾拋棄的當天,國內自動駕駛頭部玩家小馬智行找到了“新朋友”。10月27日,小馬智行宣布,其自動駕駛出行服務(Robotaxi)正式接入如祺出行平臺。小馬智行將與如祺出行平臺合作開啟 Robotaxi 混合運營,即,將有人駕駛車輛運力和自動駕駛車輛運力進行整合。

  “這正是海內外自動駕駛賽道玩家的不同之處。”對于幾乎在同日發生的遠隔萬里的行業事件,有國內分析人士認為,自建自動駕駛出行技術平臺Pony Pilot+、強化與第三方平臺合作,小馬智行正“雙線并舉”加快自動駕駛的商業化進程。

  作為國內最早涉足Robotaxi領域的自動駕駛公司之一小馬智行,同樣有著與Argo AI相似的“野心”——實現高級別(L4)自動駕駛的前裝商業化。然而,即便當前的估值已超過8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36億元),小馬智行依然有自己的“苦惱”。

  “在公司上市前景不明的情況下,又無法實現L4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變現。”有了解小馬智行某業內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特別是后者,正極大困擾著小馬智行。

  同主機廠旗下的第三方出行平臺平臺合作,尋找高級別自動駕駛前裝的商業機會,已成為包括小馬智行在內的國內其他自動駕駛初創企業的新路徑。在此之前,元戎啟行與吉利和曹操出行合作、文遠知行與廣汽和如祺出行合作,都與小馬智行有異曲同工之處;而今年9月,輕舟智航攜手T3出行啟動Robotaxi在蘇州的落地,更加說明了這一點。

  讓小馬智行們不得不“曲線救國”的原因,除了政策層面,成本因素占據了更大的權重。

  去年12月,元戎啟行發布面向前裝L4級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DeepRoute-Driver 2.0,搭載2-5個固態激光雷達、8顆高動態范圍攝像頭,可適配不同類型傳感器和車型。很難想象,這套方案的量產成本不到2萬元。近半年后的今年5月,輕舟智航宣布,其第四代量產車規級自動駕駛方案DBQ V4,只需10%的成本即可實現99%的L4能力,量產成本低至1萬元人民幣。

  “國內包括自動駕駛芯片、激光雷達等完整的產業鏈,和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各自擁有的算法、軟件能力,是其逐步降低L4成本的主要因素。”前述業內人士稱。

  廣闊的市場、政策的扶持、豐富的場景,以及完整的產業鏈,讓國內的自動駕駛賽道依然風景獨好。據投資界不完全統計,自2022年至今,國內自動駕駛行業已發生逾80筆融資,其中億元及以上的融資多達21筆。另有數據表明,2021年國內自動駕駛行業融資事項共105筆,合計融資金額達575億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向了Robotaxi。

  “今年會是自動駕駛技術真正與產業結合的一年。”在元戎啟行合伙人兼副總裁劉念邱看來,過去,自動駕駛更多的是創業公司做demo示范,“但從今年開始,行業已經正式進入產業合作、商業化落地階段,整個行業都在往更成熟、更落地的方向發展。”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3 分享
評論 搶沙發
頭像
歡迎您留下寶貴的見解!
提交
頭像

昵稱

取消
昵稱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