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再次對“小額豁免”政策動刀了。
據新華社消息,當地時間7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多項行政令,其中包括從8月29日起暫停對價值800美元(約合人民幣5737元)及以下的進口包裹給予免稅待遇(即“小額豁免”),屆時小額包裹需繳納適用的所有稅費,但符合豁免條件的國際郵政(如FedEx、UPS、DHL等私營物流)包裹免于征稅。

(圖源:新華社)
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7月3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針對該情況指出,中方希望美方恪守公平競爭的市場原則,為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多次調整小額豁免政策
這不是特朗普今年第一次調整小額豁免(De Minimis)政策。實際上,自今年5月2日起,美國就正式終止了對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的小額豁免政策,初期稅率改為120%,后經調整降至54%,并保留每件小額郵遞物品100美元的從量關稅。
不過,本次美國暫停對小額包裹免稅的范圍已不再局限于中國,該行為無疑將影響包括亞馬遜、eBay在內的外國跨境電商品牌。美國白宮發布的文章中稱,許多“鮮少利用小額豁免”的國家,也大幅增加寄往美國的小額包裹量,從2024財年的1.15億件飆升至2025財年的3.09億件。
小額豁免政策最早出現于美國《1930年關稅法》,該政策旨在簡化商品進口流程,使商品能夠更快流入美國市場,提高海關清關效率。
此前,在小額豁免的支持下,小額包裹成為跨境電商平臺推進在美業務的重要渠道,為跨境電商平臺和相關商家節約成本,并在美國本土形成了涵蓋外國品牌方、電商平臺、物流公司、美國中小商家在內的網絡零售體系。美國海關數據顯示,2023財年有達10億個小額包裹進入美國。

(圖源:美國白宮網站)
小額豁免的取消,對美國網絡零售業造成不利影響。據外媒報道,今年5月針對中國香港及內地的小額豁免政策調整就迫使電商平臺不得不重組物流體系,許多外國品牌和零售商調整甚至暫停對美業務,消費者也感受到了明顯的發貨延遲和價格壓力。
政策變動也給美國海關帶來巨大壓力。今年2月1日,特朗普宣布取消小額豁免。據路透社報道,這一“快速變化”導致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的包裹海關清關出現大量擁堵。受此影響,2月7日,特朗普又緊急恢復了小額豁免政策。
跨境電商將面臨多重挑戰
美國調整對中國香港及內地小額豁免政策,對國內跨境電商品牌構成不利影響。物流巨頭UPS的報告顯示,5月以來,中國包裹量已同比下降35%。Shein和Temu的美國日活用戶分別下跌25%和52%,廣告支出銳減70%~95%。
此次美國針對進口小額包裹的關稅調整,有別于原有針對中國香港和內地的關稅政策,為國內跨境電商平臺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
另外,對全球跨境電商而言,壓力不僅來自小額豁免的取消,也來自特朗普政府的新一輪“對等關稅”。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7月3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確定了對多個國家和地區征收的“對等關稅”稅率,具體稅率從10%~41%不等。
其中,敘利亞被征收的“對等關稅”稅率最高,為41%;緬甸、老撾為40%;瑞士為39%;阿爾及利亞為30%;越南為20%;菲律賓、泰國、柬埔寨為19%;多數國家及地區的關稅稅率定為15%,包括日本、韓國、以色列、土耳其;針對歐盟國家,若商品現行關稅低于15%,將補足至15%,高于15%的不再追加;巴西、英國關稅最低,定為10%。
行政令稱,未列明國家統一適用10%的關稅稅率,如有國家或地區通過第三地轉運方式規避關稅,其商品將被征收40%的轉運稅。這表示,通過轉口其他國家的對美出口將受到極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