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來介紹一下關于存儲區域規劃的問題。
先看這個圖,一個酒水類的倉庫,進貨口和收貨口在對向方向,就是收和發在倉庫的兩端。庫存區大致分了是八個存儲區域,ABCDEFGH八個區域分別對應不同的酒水類別。
請問,如何判斷,每個類別應該放在存儲區的哪個方位,是靠近進貨口,還是靠近出貨口。

要想確定具體的區域位置,我們要做各類貨物的進出數據分析。
選取每類貨物,一定時間內的的入庫總量,比如說一個月收貨總量是400托,那入的次數就是400次,這類貨物也是按托出庫的,400托庫存量,不管他是一次出幾托,一托就是一次,對吧,所以,出倉次數統計,也就是400次。這是第一種情況,入庫是整托,出庫也是整托。
第二種情況是,入庫整托,出庫零散。比如這個,入庫量150托,也就是入倉次數150次,每次出庫量0.5托,那出的次數150托就是300次。
第三種情況,每次收貨不足一托,出庫也是按箱來的。A類貨物,入庫400箱,每次收了20箱,入的次數就是20次,出庫每次5箱,出的次數400箱就是80次。不管哪種情況,我們根據出的單位把入庫量單位保持一致,箱,那出入都是箱,托,那出入都是托。
有了出入的這個基礎數據,現在我們要引入一個比值,叫進出倉次數比。400箱庫存量,進倉20次,出倉80次,20/80,也就是0.25,說明它的操作占比,出的工作量比入的工作量要大,說明這個比值越低,越要靠近出口,來提高出倉的效率,降低成本。像比值為1的這種,進400次,出400次,本質上,放在哪里,靠近入還是靠近出,它是沒區別的。

所以,按照這個進出倉次數比值來看,A類白酒0.25和G類沖飲類0.4,這兩種最低,要放在出貨口。H類和D類都是0.5,要靠近收貨口。其他的CBEF,都是1,剩下的位置,隨便放沒有區別。這是根據進出倉次數比來規劃存儲區,只要是收貨口和發貨口不在一起,都可以用這個數值來做參考。

收,發,在一起的倉庫,就不能用這個比值了。比如這種U型動線的倉庫,收貨和發貨是在同一個月臺上進行的。這種情況,要看進出倉次數的和,也就是周轉量越大,收發頻繁的貨物要靠近月臺。還是剛才數據,E類進出之和為1400,其次是B類800次,然后是F類和H類600次,B類不在門口區域,所以要和D類調整位置。
具體的規劃方法,其實有很多考慮因素,這些內容,我們不能靠單純的死記硬背,要結合自己倉庫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應用,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