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雪豹財經社,菜鳥旗下兩大末端物流服務平臺——菜鳥驛站和菜鳥鄉村已于近日完成合并,合并后新部門負責人由原菜鳥鄉村負責人熊健(花名馬略)擔任。原菜鳥驛站負責人李武昌(花名士行)調任菜鳥國際業務。
報道稱,菜鳥驛站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頻繁調整,4個月內兩度換帥。去年9月,原菜鳥驛站負責人梅鋒峰(花名九界)離職,原丹鳥負責人李武昌接任。多名菜鳥內部人士透露,目前新部門的具體運營方式還在商討中,“大方向是驛站打通社區、校園和鄉村的驛站站點,以提升效率”。
隨著部門合并,人員調整也在進行。3名菜鳥員工稱,菜鳥驛站巔峰時員工近3000人。部門合并后,菜鳥驛站部分員工可以活水至菜鳥國際業務。一名菜鳥驛站高P員工補充稱,商業化也將是未來新部門的重點。截至發稿,菜鳥對上述消息未予回應。

圖截自雪豹財經社公眾號
官方數據顯示,目前菜鳥驛站有17萬個站點,菜鳥鄉村擁有5萬多鄉村共配點。此前,菜鳥驛站主營社區和校園物流最后100米業務,菜鳥鄉村業務與菜鳥驛站類似,通過建立共配點來服務鄉村物流末端業務。
據菜鳥招股書,公司核心業務分為國際物流、國內物流、科技及其他服務三大板塊。2023財年,科技及其他服務板塊收入50億元,約占集團總收入的6%。菜鳥驛站是該板塊的主要收入來源,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個月,菜鳥驛站日均處理超過8千萬個包裹。
2015年,菜鳥首次對外公布五大核心戰略方向,菜鳥驛站和菜鳥鄉村便在其中。萬霖擔任菜鳥集團CEO后,數字化成為菜鳥的另一核心戰略,菜鳥驛站和菜鳥鄉村也成為數字化的重要載體。2020年,菜鳥驛站升級為“數字化社區生活服務站”,并試水回收、洗衣、團購等業務。

圖截自菜鳥集團招股書
2022年,送貨上門成為萬霖口中“今年最重要的事”,這一重任依然落在驛站和鄉村業務身上。2023年3月,菜鳥投資30億元補貼菜鳥驛站,加強送貨上門服務。
國際業務方面,據招股書,2023財年,菜鳥國際物流業務是菜鳥第一大收入來源,占總營收比重為47.4%。菜鳥在2023財年運送了超過15億個跨境電商包裹,服務了超過10萬個從事跨境貿易的商家和品牌,在中國出口電商物流和進口電商物流領域都是全球第一。菜鳥推出的顛覆性解決方案,將中國到全球主要國家之間普遍的物流時長從30至60天縮短至10天甚至更短。
菜鳥也在加強對國際業務的調兵遣將,本次調任國際業務的士行一直在菜鳥擔任要職,他也是連續兩年的菜鳥雙11總指揮。

圖截自菜鳥集團招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