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部交接,是班次之間,部門之間的。
要發的貨一目了然,指定地點,到現場固定的區域去找標識,就知道是哪個區域哪條線路哪張單子的貨。其次,每托盤的貨,應該粘貼標識,注明發貨日期,數量,揀貨人等信息,天通苑2是區域線路,2-1是兩托盤貨,這是第一托的意思。
外部,就是發貨人員和司機的交接了。
倉庫發貨,都是要打印發貨單的,發貨的核對,雙方以倉庫的單子為準,避免有時訂單信息不同步的情況發生。每個公司的發貨單都不一樣,但是大同小異。客戶信息、配送信息、發貨明細,主要就是這幾項。

無訂單不出庫。這個沒有什么好講,一個倉庫沒有接收到出庫訂單,肯定不能做單子的,庫內的員工作業沒有訂單,沒有單子,肯定也是不能操作的。
不復核不出庫。員工揀貨時,就要對自己所揀的貨進行核對,可以是單據上打勾,可以是RF槍上的確認,要有核對的動作,這個其實不好監控,但是要跟操作的員工都講清楚,這就是標準。發貨人員的復核、司機的復核,這實際就是剛才說的交接,可以雙方一起,也可以各自復核,但都要和發貨單上的明細一致。最后一個復核是,裝車后的復核,實際就是確認司機裝車后有沒有清場,是否漏裝、是否錯裝。
有異常不出庫。主要是針對裝車核對后出現的異常,及時核查避免有差異產生。很多時候員工的操作,可能就稀里糊涂就過去了,這需要管理層強調操作,強調標準,明明庫里某個SKU發現有差異了,這個時候肯定要重點復核一遍才能出庫的。

核單,一個司機跑來裝車,報了線路信息,倉庫要找出這張單子核對,跟司機姓名、車牌能對上嗎?配送的區域、線路能對上嗎?和貨物的標識標牌能對上嗎?貨物信息能對上嗎?快速核對一遍,信息沒問題,再開始核貨。
核物,主要就是核對SKU的名稱以及數量是否準確。司機反饋有異常時,倉庫要做復核確認。
核賬,這個賬指的是系統賬。一般情況下,出庫核對沒有問題的話,不需要核賬,核對有問題,那是必須要查賬的。發貨員和司機確認一個SKU少了一件,這時應該第一時間去查系統,看是哪個貨位揀貨的,這個SKU的數量是多少。如果庫里沒少,要么就是串貨要么就是之前的歷史差異,串貨肯定是要去查其他線路的數量的,要查監控的。異常查清楚后,才能夠發貨。

五檢查。這個跟核對其實是一個意思,對照單子的發貨明細核對商品的五個內容,品名、規格、包裝、數量、重量。
品名和規格,這里需要重點注意的,很多時候串貨、貨不對板,往往都是因為相似造成的,品名相似、規格相似。比如可口可樂300ML和600ML的,沒有注意規格,很容易就揀錯了,發貨也不仔細核對,就造成庫存差異了。
包裝的檢查,這是最容易扯皮的問題點,裝車發貨時好好的,結果退回來說破損了,破損的商品如果不清賬,嚴格來說也算庫存差異的,所以商品質量也是核對的一項內容,發貨后的破損就要算途損了,配送司機是要承擔的責任的。重量檢查,指一些非標準商品上,比如生鮮,每一包菜,都是一個包裹碼,都是不一樣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