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自動駕駛界又有大動作。
不到二十天時間,國家相繼出臺《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兩大文件,在政策方面予以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強力的支持和保障,無疑給自動駕駛行業的玩家注入一劑強心劑。
同時,在自動駕駛貨運物流領域,聚焦自動干線貨運物流,頭部玩家們更是頻頻落子,旨在探索自動駕駛干線物流商業化應用的新場景,那么,這些吹響號角的玩家們成色究竟幾何?
▍自動駕駛技術賦能物流領域加速跑
今年以來,在自動駕駛技術的賦能下,物流行業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外部環境來看,一方面,各國積極頒布政策法規,加快推動干線物流商業化應用。另一方面,智能駕駛技術在商用車領域的發展正在提速。此外,龐大的市場,自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資方入局。
從內部因素來看,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達347.6萬億元,同比增長3.4%,需求規模的穩定增長,對駕駛員的需求在加大。而物流從業人員的數量卻在減少,據全國總工會的調研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貨車司機人數達3000余萬人,2022年降至1700萬人左右,同時,貨車司機群體整體年齡偏大,70后司機占比達到80%,未來物流貨運司機的招聘也將面臨極高難度。因此,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技術來彌補物流貨運司機缺口已提上日程,并且從干線物流到同城貨運,從港口碼頭、機場、到工業園……自動駕駛貨運的應用場景也將越來越豐富。

另一方面,通過自動駕駛技術降本增效已成為企業迫切需求。據相關統計,物流企業的人力和燃油支出約占總成本的一半,占比較高。而通過優化行駛策略或者采用編隊行駛,有望降低企業綜合成本15%左右。
綜上,自動駕駛正深刻影響和改變著物流業,同時伴隨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干線物流智能化勢在必行。
▍深入探索,商業化落地規模再擴大
今年以來,在干線物流領域,有不少玩家展開深入探索,并挖掘出了一批可以落地且能帶來收入的試驗性項目。
12月8日,智加科技將首批搭載自動駕駛系統智加領航的江淮汽車K7+正式交付于安能物流,此次交付為前裝量產自動駕駛重卡首次在國內零擔快運行業實現商業化運營的落地。該批車輛將投入武漢轉運中心至上海、泉州、天津的運營路線,聯通中部、京津冀、長三角、海西經濟圈。值得一提的是,該款自動駕駛重卡于10月31日交付中通快運,在雙十一快遞快運業務運營實戰中,覆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核心經濟圈的黃金線路。

據悉,智加科技自2016年以來憑借其L4級全棧自動駕駛技術,先后與一汽解放、滿幫集團達成深度戰略綁定,并攜手榮慶物流、華潤萬家等開展商業化運營,擁有以賦能物流企業,助力干線物流降本增效,并大幅提升道路安全性。
12月11日,滴滴旗下的卡爾動力(kargoBot)宣布獲得來自地平線的戰略投資,雙方將推進在高性能自動駕駛域控制器上的技術合作和商業合作,加快卡爾動力智能編隊系統在干線物流領域的規模無人化商業化落地。據悉,卡爾動力作為滴滴自動駕駛孵化的公司,今年4月已將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解決方案拓展至干線物流貨運領域。如今又獲得了如此豐厚的戰略投資,日后勢必將在干線物流領域大干一場。
11月8日,福佑卡車和南京大學聯合成立了南京大學-福佑卡車智慧物流校企聯合研究中心,將圍繞物流產業應用導向的大模型和自動駕駛展開聯合研究,共同探索大模型等前沿技術在公路貨運行業的深度應用,有力推動前沿技術在貨運物流行業的落地應用。
福佑卡車創新事業部總裁薛健聰對此表示,在一個技術變革的時代,自動駕駛技術與物流運輸的結合,必將革新整個物流行業。自動駕駛卡車擁有24小時不間斷的運作能力,大幅提升物流運輸的效率,降低運輸成本。與人工駕駛相比,自動駕駛系統可以持續關注路況,規避事故隱患,大大提高道路的安全性。智能調度系統可以根據實時地圖和流量數據,優化卡車的配送路線和貨物分揀。他認為,自動駕駛的落地不僅需要科技公司努力,還需要像福佑卡車這樣的場景方的參與。
11月24日,東風商用車攜手嬴徹科技為紜毅運輸定制開發的智能駕駛重卡在揚州完成首批交付。據悉,此次首批交付的63輛東風天龍智能重卡在投入全國干線貨運線路后,將開啟客戶常態化智能駕駛運輸服務。據悉,該車型搭載嬴徹軒轅智能駕駛系統,能有效提高干線長途貨運的安全性和運營效率,為司機提供更安全更省力輕松的舒適駕駛體驗。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0月10日,據嬴徹科技官網顯示,搭載嬴徹軒轅系統的智能重卡商業運營里程已突破1000萬公里。這在全球自動駕駛卡車領域,亦邁過了商業運營新一個里程碑。

11月22日,小馬智行官宣獲得廣州首個自動駕駛卡車編隊行駛測試牌照,獲準在廣州開放道路上進行L4級編隊自動駕駛測試;9月,小馬智行還獲得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智能網聯重型卡車示范應用通知書,其自動駕駛卡車將在真實場景下攜手中國外運提供示范性貨運服務;2022年6月,小馬智行自動駕駛卡車獲廣州市混行示范運營車型目錄認定并取得示范運營資格……目前,小馬智行已在國內多地開展自動駕駛卡車的干線物流和專線物流貨運探索,在不同的道路、天氣等情況下實現卡車的自動駕駛。

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小馬智行與中國外運、三一集團成立三方戰略聯盟并簽署戰略聯盟協議,共同打造智慧物流領域“場景+技術+車輛”的黃金三角。隨著此次戰略協議的簽訂,三方將攜手打造行業首個以智能重卡為主要運力的車隊,在更多運輸場景提供智慧物流解決方案。
不難看出,賽道的正面是機遇,新老玩家們正在以不同方式,深度布局,針對可行性商業模式展開探索。
▍大浪淘沙,拐點已至?
目前,國內布局自動駕駛干線物流的企業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從自動駕駛技術切入干線物流場景的創新型科技公司,如圖森未來、智加科技、嬴徹科技、摯途科技等。第二類是主機廠及Tier1背景的企業,如三一集團、東風商用車、福佑卡車、一汽解放等。第三類是以自研方式或投資方式入局的物流企業,如京東物流、滴滴貨運、滿幫、中國外運、菜鳥等。
從市場前景來看,自動駕駛干線物流行業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一直以來,干線物流都被認為是僅次于Robotaxi的第二大自動駕駛商業化應用場景,同為萬億級賽道,且高速公路相對規范的道路環境和公路貨運行業強烈的應用需求,讓自動駕駛干線物流迎來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機遇與挑戰并存,今年以來,一大波L4卡車公司也迎來了“寒潮”。
曾經的“全球自動駕駛第一股”,圖森未來始終無法推進L4貨運卡車前裝量產計劃,今年以來已進行了3輪裁員,其在今年11月、5月和去年12月先后裁掉合計約830名員工。
阿里自動駕駛達摩院自動駕駛業務整體被并入其他阿里板塊,裁撤了面向干線物流的自動駕駛卡車項目大蠻驢。
擎天智卡在戰略搖擺中,喪失了干線物流領域的關鍵案例,走向了實體清盤程序。

再往前數,Waymo、Locomation、Embark……盡管前景可觀,但“項目推遲”“裁員”“倒閉”……亦成了今年全球自動駕駛卡車賽道的關鍵詞。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自動駕駛卡車商業化落地在港口、礦區、短途接駁等特定或封閉式場景已相對成熟,而想要駛入復雜路況的干線,仍需攻克核心技術、商業模式、成本分攤、配套設施等挑戰。
而誰又能抓住這一風口,最終實現大規模商業化落地,依然值得期待。或許,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