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背后是中國科技,中國制造少不了中國物流“硬核”力量的支持。近日,“ITER計劃”磁體饋線采購包2023年首批13套大型部件陸續從安徽合肥和淮南等四地啟運發往國外。在國家科技部核聚變中心的統籌協調下,中國外運與中國儲運、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通力協作順利完成發運。中國外運所屬外運海外全球工程物流事業部化學工程團隊(以下簡稱“項目團隊”)負責此次設備國內段裝卸及海運任務。
中國外運負責“ITER計劃”
磁體饋線設備國內段發運現場
此批承運設備為TCC36-ICF磁體饋線,是向ITER超導磁體提供電力與冷卻供應及信號測量的接口部件。不同于普通貨物,磁體饋線超長、超寬、超高,且運輸過程中涉及公路運輸、內河運輸、多次吊裝等環節,同時還要保證全程三維加速度不超過2.5G,運輸難度堪比科幻電影里的“終極任務”,每一個環節都要確保萬無一失。
時間緊、任務重,自2017年開始參與該項目運輸的項目團隊,為此次“硬核運輸”作出了周密準備,以確保安全、及時、可靠地完成任務。
◆ 提前謀劃
項目團隊結合磁體饋線設備特征及特殊運輸中的難點、特點制定了周密的運輸計劃,并采取各種措施確保實施過程零差錯。
◆ 震動控制
在貨物外包裝上安裝防震視窗,實現全程可視化監控貨物動態;在各運輸節點安排專家和第三方檢驗員實時監控,把運輸過程中的震動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 入艙交付
設備抵港后,團隊點對點指導監督裝卸操作,保障設備平穩入艙,最終讓設備安全準時交付。
這是中國外運為“中國科技”和“中國制造”貢獻“中國物流力量”的又一次生動實踐。一直以來,中國外運秉承“成就客戶 創造價值”的理念,以領先的技術能力和專業的解決方案,為各行業類型客戶提供優質的全鏈條物流服務,共同打造韌性供應鏈,讓更多“中國智慧”走向世界!
中國外運,人造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