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2007年,國家發布公告,17.5米大板不允許再上牌。
如此推算,一輛車的使用期限是15年,到2022年也就到期報廢了,這意味著17.5米大板車已經徹底退出貨運市場。

現如今已到2023年4月,違規大板消失了嗎?從近來卡車之家資訊中心在七座城市中發起的觀察來看,在貨運市場運營情況,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太大的差距。
● 發現:本該消失的違規大板沒減少
“和前面三五年相比,高速路上的違規大板并沒有絲毫的減少痕跡,該咋跑咋跑,綠通百貨啥都拉,讓合規車的生存變得更加艱難”。提起最近幾年違規大板車的變化,從業多年的卡友任師傅無奈地告訴我們。
一直以來,違規大板在行業中的名聲似乎并不好,這一本該用作運輸不可拆卸大件貨物的低平板半掛車型似乎擺脫了法規束縛,不斷擴大運輸范圍,萬物皆可“上身”,憑借車身大,裝載方量大的特點,一車能當兩車半用,搞得合規車司機苦不堪言。
我們從鄭州、西安、成都、上海、濟寧、北京、廣州七座城市的調研結果來看,在高速公路上,違規大板、大箱車的出現仍屬于常態,整體來看,相比幾年前似乎并沒有減少的趨勢出現。

近日,成都站編輯發現了一臺兩軸設計的17.5米大板運輸車,直呼太神奇。走進查看,發現這其實是一臺三軸平板運輸車,因為其最后一軸采用了提升橋設計,并且為提升狀態,所以在遠看時以為是二軸平板運輸車輛。
這種車輛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車主為了節省油耗,另一方面主要是節省過路費,可謂將貨運人的“聰明才智”盡情發揮。17.5米大板本身大概率上就是違規車型,再加上此類的細節調整,讓合法合規車型更是直呼“傷不起”。

● 洞悉:違規低平板掛車的五種套路
這一車型本該消失,為何頻繁出現呢?為此我們向知情人士進行請教。
據介紹,嚴格意義上來說,目前市場上運營的絕大部分17.5和13.75的低平板半掛車,都處于違規運營的狀態,目前市場上的低平板車輛之所以能上路,一般有五種常見操作方式。
一、17.5米配超牌
對于臨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般用于新車上牌前、或者是特殊運輸任務時臨時用車的一種手續。而最近兩年,17.5米低平板把超牌的“價值”發揮的可謂淋漓盡致。
據了解,對于17.5米的超牌,很多掛車廠家或者改裝廠就能代辦,客戶只需要將所需的資料郵寄給代辦企業,首次辦理一般需要幾千塊錢,證件3個月換一次,從第二次開始,每次僅需要幾百元就能搞定。
辦理超牌的好處在于路上不用擔心被查,也不需要審車驗車,而且不論是新車還是舊車,都可以辦理,成本低、風險低,已經成為大部分用戶選擇的主要方式,甚至會有一些車隊集中購置。
當然,這種操作的風險主要在于超牌畢竟屬于臨時性政策,隨時有可能叫停,當國家一旦叫停之后,這些車牌將在一夜之間悉數作廢。

二、17.5米買掛靠手續
盡管國家發布規定,2007年之后17.5米大板不再允許上牌,但是各地執行時間并不完全統一,據了解,一些個別區域在2009、2010年還給部分車輛進行了上牌。
因此,這些還沒過期的車牌手續便成了業內的香餑餑。部分公司把這些車的手續進行回購,然后用作掛靠經營。
據介紹,一車一戶都有掛靠協議,不同區域一年手續管理費用不等,一套2010年的手續大約能賣到5萬元,當然價格也會根據審車月份會有所差別,手續辦理完成之后就能直接使用。
關于掛靠的風險,不用多說大家也都清楚,而且目前隨著不少區域開始紛紛叫停17.5米大板車,車輛具體能用到什么時候,完全是個未知數。另外,這類操作很容易遇到套牌的情況發生,一旦被查出,將是很嚴重的違法行為。
三、13.75米等寬鵝頸上特定區域牌照
我們知道,GB1589實施之后,13.75米都是窄鵝頸車輛,但據介紹,某些區域車牌能辦理等寬鵝頸的掛車手續,但這套手續有的地方承認有的地方不認,需要客戶辦理的時候酌情考慮。
這種操作屬于極個別區域的個別行為,完全屬于政策擦邊球行為,大家還是要萬分謹慎。

四、13.75米國標鵝頸上戶后改型
13.75米的低平板掛車,相較于等寬鵝頸而言,國標的窄鵝頸操作起來就比較容易了,掛車廠會專門留下螺絲孔,客戶帶著標準的掛車去落戶之后,改裝廠只需要做一些簡單的改動,就能將車輛做成前后等寬的。
然而,上述操作屬于車輛改型,一旦遇到嚴查,就會面臨罰款扣分。
五、17.5米掛13.75米牌
最后一種操作方式,就是17.5米掛車掛13.75米的車牌,目前市場上也有一些客戶這樣操作。
當然這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一旦查到就是車證不符,面臨罰款扣分,風險很大。

● 解決:要想徹底治理 執法力度統一是關鍵
“不全國統一立法管理就是扯淡,下面永遠有對策,擦邊球永遠制止不了。”談起這一問題,一名從業多年的老司機痛心疾首,這也代表了大部分卡車司機的心聲。
“說實在的,誰也不愿意違法,但是國家沒有推出強有力的取締政策,你不用大板車,別人用啊,沒辦法都是被逼無奈。”作為卡車貨運人,大家深知駕駛違規車輛運營的危害,但是面對違規大板車隨意通行的情況,“打不過,就加入”是作為底層人民最無奈的選擇。
《道路運輸安全生產工作計劃(2018—2020年)》中,對17.5米大板的整治做出了明確批示。加強超長平板半掛車和超長集裝箱半掛車監管,重點整治低平板半掛車車貨總質量超過限載標準和假牌套牌行為。
違規改型,扣12分,扣車整改;
假牌套牌,扣12分,吊銷駕駛證,扣留車輛。
法規不僅嚴查不合法車輛,還在源頭上排查整治,同時禁止車企生產不合規車輛。
國家的法規規定得很明確、也很嚴厲,然而落實到各地的實際執法中,卻十分容易發生偏差。

近年來,關于大板車嚴查的消息屢禁不止,但每一次似乎都是一陣掀起于不同區域、不同時間段的“運動風”,很難在全國范圍、全時間段內形成整治常態。
遠的不說,今年春節過后,據各地發布消息和卡友反饋信息來看,廣東中山、廣州、江蘇宿遷、河南、河北、江蘇等區域都曾發起超長貨車專項行動,對過往車輛尺寸進行嚴查,一旦運輸普貨被查,面臨的就是2000-5000元的罰款。
為此,卡車之家編輯曾致電河南高速,得到的答復是:寬度超出2.55米、高度超過4米、總長度超過18.1米的大板車不允許上高速,即便是空車也不行。
然而,即便如此,從最近兩期的卡家觀察來看,這一整治行動并未形成常態,各區域中仍能在高速上看到違規低平板運輸普貨的情況。
“或許是這陣整治風過去了,也可能是這個高速口不讓上,換個高速口就能上了”,對于這一情況的出現,卡友們早就見怪不怪了。
因此,若想違規大板車擾亂貨運市場的現象完全消失,全國執法力度統一是關鍵,否則在利益的驅使下,總會有“聰明人”鉆漏斗,有“大膽者”挑戰秩序與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