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物流與供應鏈(中國)解決方案】“陸海通”數字智慧物流平臺



方案簡介?

“陸海通”數字智慧物流平臺依托山東港口物流集團60多個實體產業布局和山東港口供應鏈數據資源優勢,綜合利用大數據、數字中臺、物聯網等技術,打通海關、鐵路、北斗、四大港口集團等數據通道,為客戶提供全物流鏈協同運作,全面支持自身和外部客戶的供應鏈管理和運營,最大限度滿足在開放式、多渠道環境下高度復雜多變的客戶需求,打造B2M2B智慧化供應鏈協同平臺,為進出口企業提供LDS(Logistics Digit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物流數字化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

方案全文

一、項目背景

(一)貫徹落實國家決策精神

在“一帶一路”合作倡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交通強國建設綱要》、《關于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等決策精神的指導下,在山東省大力推進山東自貿區建設、上合組織示范區建設、新舊動能轉換、交通強國示范區等重大戰略部署下,物流供應鏈發展迎來新機遇。

(二)物流環節復雜多變,專業、細分物流市場是提高物流核心競爭力的需要

我國物流行業整體存在“散、亂、小”的特點,并且全球物流供應鏈進入烏卡時代,存在不穩定、不確定、復雜、模糊性的特點,協同程度低,長尾效應嚴重。傳統的大規模定制已經很難滿足客戶的個性化要求,更加短鏈、高效、透明的物流供應鏈管理成為B2B供應鏈發展的趨勢所在。這就要求平臺企業“做大做強”,物流供應鏈企業“做專做細”,相互協同快速響應客戶需求,響應異常風險,提供解決方案,實現降本增效。

(三)新技術不斷涌現,平臺化建設是物流企業適應新時期轉型升級發展的需要

平臺化已經成為現代物流發展的重要趨勢。麥肯錫研究成果表明,“港口要利用已有數據網絡開發供應鏈上各類應用場景和產品,穩定與多方合作關系。”通過“陸海通”平臺聯通物流各個節點,用數據賦能實現業務新突破,為全程物流鏈條的各個環節、各節點提供線上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綜合物流服務,提升物流集團在專業物流、項目物流方面的科技創新力。

二、研究目的、意義、研究思路

1.研究目的

陸海通數字物流平臺依托物流集團60多個實體產業布局和山東港口供應鏈數據資源優勢,綜合利用大數據、數字中臺、物聯網等技術,打通海關、鐵路、北斗、四大港口集團等數據通道,為客戶提供全物流鏈協同運作,全面支持自身和外部客戶的供應鏈管理和運營,最大限度滿足在開放式、多渠道環境下高度復雜多變的客戶需求,打造B2M2B智慧化供應鏈協同平臺。“讓物流更簡單,讓服務更經濟”。致力于為進出口企業提供“全程、全域、全鏈”的數字化物流服務。

2.研究意義

當前“互聯網+”的理念已深入各行各業,運用先進信息技術解決傳統問題的探索也在不斷實踐中,國內的港口、船公司、鐵路、公路、民航等基本都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系統,但還沒有形成能夠貫通不同運輸方式的一站式服務能力,各物流節點信息對接不暢。在對外服務方面,無法提供全程、全域、全鏈條的一站式服務。目前無法掌控貨物位置與進程狀態,集裝箱堆場作業效率低、管理手段落后等問題,均在制約著港口物流業的進一步發展。此時對于陸海通數字物流平臺新技術的應用研究恰逢時機,通過數字化、信息化手段打造港口物流新模式,提高港口、公路、鐵路、物流企業、貨主、船公司等諸多角色的協同能力,為進出口企業降低經營成本,提高通關效率,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3.研究思路

陸海通數字物流平臺–重點建設五大平臺(網絡貨運平臺、多式聯運平臺、危化品運營管理平臺、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客戶服務平臺)、六大智慧物流(冷鏈、整車、化工品、倉儲、紙漿、電商)。提升數字化平臺功能,在持續強化“陸海通”平臺的基礎上,加快建設“海運達”、“陸運達”、“鐵運達”、“跨境達”子品牌,構建海運服務一體化、運輸服務全程化、客戶服務專業化、數據驅動一體化的“一通四達”全景式數字物流服務體系。

陸海通數字物流平臺服務進出口企業、政府、內陸海關監管場所、鐵路站堆場、場站、倉庫、班列運營商等物流角色,將貨源組織、干線整合、倉儲建設、信息平臺運營、大數據分析與預測、金融服務、貿易銷售等環節從單獨一條鏈向多條鏈整合過后就延伸出立體物流供應鏈生態圈模式,形成“數據驅動+平臺賦能+智能終端+場景服務+敏捷供應”的可復制、可推廣的平臺商業模式,打通供應鏈的信息壁壘,實現互聯互通,最大限度地優化和組織生產,協調集裝箱多式聯運業務各環節的協同配合,提高運營效率和用戶滿意度。

三、研究內容及關鍵技術

(一)陸海通數據中臺

聚焦企業最優先解決的問題,從企業需求和業務創新為出發點。通過陸海物流集團全程物流網絡貨運、全程代理、多式聯運、供應鏈貿易金融、場站、倉儲、電商、危化品、查驗、客戶服務、設備租賃、整車、航運、租箱等60多個實體產業布局和數據中臺匯聚物流系統、銀行、監管部門、鐵路、碼頭、其他第三方共173項數據,讓物流業務服務中產生的數據不但在內部管理操作和業務創新中用起來,更服務于物流環節各企業。打造業務驅動、科技賦能的全程物流供應鏈“業務+數據”中臺。

(二)SaaS操作平臺

物流集團在業務開展過程中針對自身業務操作和不同客戶群需求,堅持專業化SaaS平臺發展方向,為客戶提供物流方案、業務操作、系統集成部署、商務運營等一體化的平臺服務。SaaS平臺免費為中小企業提供操作平臺。快速部署應用,軟件即服務的在線即時辦公,享受物流集團各SaaS操作平臺共享的各項資源優勢。

一是SaaS智慧貨代操作平臺。海關AEO認證審核通過,接入電子合同系統、企業信用信息、銀行、金蝶、海關、查驗、碼頭、船公司及自有業務上下游資源信息,為客戶提供運價、業務、結算、財務數據信息一體化、物流全過程可視化跟蹤,幫助企業實現內部縱向連接,不同企業之間橫向互動,操作簡單快捷,信息共享互通,打造專業代理服務ERP。

二是SaaS智慧船代操作平臺。平臺滿足全球前50以上主要集裝箱班輪、散貨船公司代理操作要求。接收解析交通部標準EDI、XML報文,滿足MSK的IFTMCS等船公司個性化報文解析,支持ASC、Bayplie1.5/2.2等貝圖校驗。為船公司提供船務航線、進/出口單證、客服、計費、財務、商務、出口簽單、國際中轉、進口原始艙單傳輸等服務,與各大船公司、海關、碼頭、山東電子口岸實現數據對接,為客戶提供單證、報文標準化服務,實現提貨單、設備交接單電子化(EDO、EIR),提供線上換單、押箱、退押一站式服務。為全國3000余家客戶提供免費出口預配、中轉艙單傳輸服務。

三是SaaS多式聯運操作平臺。平臺根據山東港口全面對接海關、鐵路、碼頭、物流園等業務、數據資源,實現公鐵水多方位運輸模式互聯互通,構建了“港口延伸、便捷通關、海鐵聯運、關港互動”的山東港口內陸港新模式。平臺提供內陸發送運抵報關、貨物到達碼頭直接裝船、全程監管、快速通關,提供火車裝卸、內陸港收發箱,3D云堆場管理等功能,提高火車裝卸效率,簡化客戶提箱手續,為內陸企業提供“端到端”的全程物流綜合服務,布局“一市一線、一地一港、覆蓋山東、面向世界”的內陸網絡,形成“覆蓋山東、輻射沿黃、直達中亞、南亞、歐洲”的海鐵聯運物流大通道。

四是SaaS智慧倉儲操作平臺。推進智能化倉儲建設和布局,以SaaS倉儲公共服務系統為核心、配套海關監管輔助系統(金關二期管理模塊、海關數據交換系統)、園區智能卡口系統、海關查驗系統、視頻周界防范及監控指揮中心等,支撐保稅數字物流園區建設。覆蓋紙漿、冷鏈、電商、保稅貨物的集中存儲、在庫監管、運營結算、融資質押等功能,對接銀行、金融機構、海關、碼頭等資源,提供出入庫申報、分類監管、海關申報、貨權轉移、庫存管理、計費對賬、開票核銷等功能,為客戶提供線上預約、申報、對賬、質押、監管、實景庫存等精準、便捷、實時的服務。

(三)專業物流協同平臺

一是網絡貨運平臺。服務國家新舊動能轉換和運輸結構升級,集聚“貨、車、人、錢”等運輸要素,破解“找貨難、結算慢”難題,以干散貨、集裝箱、件雜貨、原油等貨種為核心,提供“信息發布、線上交易、全程監控、在線支付、在線評價、查詢統計、數據調取、咨詢投訴”為一體的八大功能,實現“信息流、合同流、資金流、票據流”四流合一。

二是危化品運營平臺。著力強化危化品全程安全監管追溯,服務山東省內主要化工企業、危化品物流企業,整合車輛運輸跟蹤、危險品堆場、信息化管控、智能化應急等環節,搭建危化品訂艙平臺、生產平臺、安全監管平臺,構建涵蓋海運訂艙、公路運輸、危化品申報、裝卸、倉儲、包裝、應急處置等環節的全程服務體系,為地方政府、安全監管部門、危險品鏈條中的廠家、代理、車隊提供全方位、個性化服務。

三是客戶共享服務平臺。全面對接海關、海事、船公司、港口等數據資源,建立服務質量認證體系、受理結算體系、呼叫管理中心、客戶大數據中心,推進口岸單證電子化和業務在線化,搭建全程跟蹤服務體系,實現“一體化、標準化、規范化、可視化”服務模式,打造成為山東港口統一客戶共享服務中心。

四是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圍繞物流貿易金融、物流服務等多方參與機制,基于區塊鏈技術并結合新一代新興信息技術,開展貿易融資、倉儲質押監管、應付賬款、物流信息溯源、單據管理、紙漿現貨交易、客戶征信等功能建設,實現從提供產品到提供整套解決方案的轉型,打造可信、安全、共享、互利的業務服務平臺,為用戶創造更多增值服務,搭建深度融合化、智能自動化、協同一體化、敏捷柔性化、客觀智慧化為一體的供應鏈場景物流生態圈。

(四)關鍵技術

“陸海通”通過信息系統、區塊鏈、IOT設備、“北斗+GPS”多模衛星定位、中臺、5G、人工智能等技術采集整個物流行業“三實(人流、貨物流、過程流)三虛(技術流、信息流、金流)”六流大數據,實現物流供應鏈的數字化和端到端的自動化。

1.采用當前主流IaaS、PaaS基礎支撐和開發技術平臺。采用SpringCloud、Vue、Docker、K8s、Nginx、Git等主流開發技術,自主研發底層微服務架構,實現前后端分離與單點登錄,數據加密傳輸與存儲,自動部署快速響應。

2.區塊鏈技術。利用區塊鏈分布式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溯源、多節點共識、智能履約等特點,以區塊鏈電子入庫確認單、申報單、電子發票、電子倉單等替代傳統倉單,實現分布式記賬,通過區塊鏈網絡的多方交叉驗證,對上鏈企業進行征信評級,降低供應鏈物流企業間的信任成本,實現多項物流業務全過程可追溯、安全可靠、協同高效。

3.物聯網技術。冷鮮倉儲貨物狀態、溫度濕度等關鍵指標聯網互通,自動化環保冷庫傳感聯動自動控制,紙漿貨種從國外漿廠源頭開始通過RFID傳感器追蹤物流全過程。

4.“北斗+GPS”多模衛星定位技術。穩定的經緯度獲取,超遠程的信號采集,對車輛、班列、船舶精準定位跟蹤,實現線路規劃、預計到港、全程跟蹤服務。

5.5G技術。海鐵聯運裝車線5G視頻驗車、驗箱,畫質更清晰,更快更流暢,無線范圍內實現在移動環境下視頻監控。借助移動客戶終端,隨時進行視頻錄像與視頻回放操作,滿足遠程視頻查看、應急指揮的要求。

6.中臺技術及大數據。利用分布式存儲與分布式計算技術,根據業務需求變化,快速提供業務創新、數據復用、快速開發。將銀行、海關、碼頭、物聯網等數據集中數據倉庫,形成數據中臺,服務全程物流各個過程和業務創新。

7.人工智能。全自動化智能環保冷庫,采用單一CO2地源環保技術,無氟、無氨,全自動堆高機、機械手臂裝卸、全自動出入庫操作。在保稅物流園、各業務場地閘口中使用AI智能閘口、自動鉛封派發。

四、應用情況及效益

陸海通縱向迭代升級上百次,平臺累計注冊用戶17萬、線上辦理3400萬筆,獲得中國港口協會科技進步獎、省級大數據創新應用典型場景名單等多項榮譽。

1.提供專業物流協同服務,實現供應鏈可控。基于數字化的協同與共享,“陸海通”將客戶傳統的需求驅動升級為數據協同,將計劃數據、運單數據、物流數據等信息透明化,全程可視;其次把傳統的物流交付模式升級為更科學的全程供應鏈管理模式,從代理、報關、運單、作業、跟蹤、支付、貿易合規、到物流交付等流程,環環相扣,有條不紊,避免了傳統全球交付中的多頭管理和流程不清晰。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專業物流協同運營,全面降低企業物流成本。通過良好的用戶操作界面、人性化的交互體驗、貼心的24小時客戶服務,打造物流管家式的客戶體驗。

2.打通信息渠道,實現數據共享。匯聚海關、海事、碼頭、場站、鐵路、內陸港、訂艙、船舶代理、倉儲、查驗、公路等全程物流相關方數據資源,將所有業務操作系統數據標準化匯聚,提純加工后形成數據中臺體系,打造物流產業鏈生態圈大數據,為客戶及客戶的客戶提供全程物流定制化信息服務,延伸企業ERP前后端信息,優化客戶供應鏈組織能力,助力企業供應鏈升級,為物流業務創新提供快速高效服務。

3.串聯物流上下游,各方協同共贏。“網絡貨運+多式聯運+內陸港”模式,解決進出口企業“調箱難、用箱貴”問題,解決承運商“找貨難、結算慢”問題,實現出口貨物內陸申報、園區查驗、屬地放行、班列直運、提前集港、原箱上船,全面提升通關效率,讓數據多跑路,讓客戶不跑腿,讓卡車少燒油多干活,讓司機少跑路多掙錢,推動數字要素資源的高效配置。

4.對接政府單位,提高口岸監管能力。通過建立與海關、海事、鐵路等相關監管部門的接口,使政府監管部門能夠實時掌握物流動態,便于政府更加科學、有效的制定相關監管措施。通過平臺的聚集效應,所有物流操作的相關活動都能在“陸海通”平臺上進行“留痕”,為政府部門在必要時調查取證奠定了基礎。

5.應用前沿的技術,助力智慧綠色港口發展。以自動化、智能化為方向,深化危化品、場站、冷庫等存在高作業風險的流程標準化,用智能技術替代人工現場作業和指揮,實現人機分離,降低勞動強度,提高作業安全環境。通過自動化環保冷庫建設,相比傳統冷庫,將解決人員85%,提高效率70%,節約電能90%,助力智慧綠色港口發展。

2022物流與供應鏈(中國)解決方案,陸海通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1 分享
評論 搶沙發
頭像
歡迎您留下寶貴的見解!
提交
頭像

昵稱

取消
昵稱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