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發改委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有關情況。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司長鄭劍在會上表示,到2021年底,我國綜合交通網總里程突破600萬公里,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降至14.6%,“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初步實現。
國家“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71118”國家高速公路主線、世界級機場群、港口群加快建設,國內國際間、跨區域間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顯著提升……交通基礎設施系統的持續改善和提升,引領著社會的發展,支撐了國家戰略的穩步實施,同時也在推動物流行業深刻變革。
“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降至14.6%”,這個數據之所以引發熱議,就因為這是一個反映物流效率的重要指標。
數據顯示,我國社會物流總額由2012年的177.3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335.2萬億元,年均增長7.2%。其中,工業品物流總額占社會物流總額的九成左右,總體保持平穩增長,支撐我國連續12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
一邊是物流總額增長較快,另一邊是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在下降。“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降至14.6%”,這意味著與2012年相比,當下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下降了3.4個百分點。
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以多少為宜,這個比率能否與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掛鉤,學界尚存在著爭議。各國經濟結構不同,主要以制造業貢獻GDP的國家對物流的依賴必然更大,一味希望把物流總費用抑制到很低水平,既不現實,也未必科學。但輿論仍然普遍認為,對任何一個經濟體來說,物流費用與GDP的比率接近20%,未免太高了,更重要的是,這種很高的比率,相當一部分因素緣于物流效率欠佳。
基于原先一個較高的基礎,這正是業內呼吁適當降低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的根本原因。不要小看“下降3.4個百分點”這個數字,專家推算,降物流成本應該在萬億元以上。
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在下降,物流效率在提高,哪些條件和措施在發揮作用?
交通基礎設施的持續完善是一個原因,物流行業的減稅降費是另一個原因。除此之外,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物流融合,無人倉、無人碼頭、無人配送等技術裝備加快應用,數字貨運、數字園區、數字倉庫等新基建推廣建設,這些對物流產業升級的帶動作用也在持續增強。
已經取得了不錯成績,未來物流行業還有沒有繼續提質增效的空間?答案是肯定的。
即將到來的四季度,是貨運物流的傳統旺季,近日行業又迎來了國務院的降本減費禮包。
9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持續做好保通保暢并強化政策支持,一是全力保障港口、貨站等正常運轉和主干道、微循環暢通,防止層層加碼、一刀切;二是在第四季度,將收費公路貨車通行費減免10%,同時對收費公路經營主體給予定向金融政策支持;三是第四季度將政府定價貨物港務費標準降低20%;四是用好1000億元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支持貨運企業和司機等紓困。
交通物流是市場經濟的命脈。國常會此次出臺的收費公路貨車通行費減免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貨車司機、貨運企業、貨主的成本負擔。與此同時,由于供應鏈成本下降,這一舉措也給生產企業帶來了利好,而這種利好同樣會傳遞到消費端。
物流,降本,保通保暢

? 版權聲明
免責聲明:本站為非盈利性網站,所發布的一切文章僅限用于學習和研究目的;不得將上述內容用于商業或者非法用途,否則,一切后果請用戶自負。本站信息來自網絡,版權爭議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系zhangli@kknice.com,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文章。您必須在下載后的24個小時之內,從您的電腦中徹底刪除上述內容。訪問和下載本站內容,說明您已同意上述條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