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物流與供應鏈(中國)解決方案】中國外運: 自動駕駛卡車 開辟物流保障的“生命線”



方案簡介

4月28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播出的《科技抗疫顯“身手”》專題報道中,一輛印著“SINOTRANS”標識的自動駕駛卡車緩緩駛出,這是中國外運與小馬智行共同打造的合資公司——青騅(CYANTRON)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所應用的“黑科技”智慧產品,該自動駕駛卡車擁有針對重型卡車研發的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能應用于日常運輸業務,可在繁忙的高速、快速路上實現 L4 級的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 

此次與小馬智行合作探索自動駕駛卡車規模化商業落地,是中國外運在智慧物流、綠色物流領域的又一重要成果。 據了解,自2021年起中國外運與小馬智行開始合作,雙方擬通過自動駕駛和物流技術的結合,打造國內領先智能駕駛重卡車隊,以科技領先強化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與穩定,推動行業盡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2022年4月1日,雙方的合資公司——青騅物流開啟業務運營,目前雙方已共同投入超過100輛卡車,開始集裝箱運輸業務,并將L4級自動駕駛卡車投入到運力服務中,落地應用全套的自動駕駛技術及智慧物流平臺。 

微信截圖_20221018173519.png


方案全文:

一直以來,公路貨運市場普遍存在“兩高”的痛點難題:高發的交通事故率和高昂的燃油成本。據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貨車占據汽車保有量的10.71%,但交通事故發生率高達32.04%,事故占比遠高于貨車保有量占汽車總量比例;CIC報告中則提到,干線運輸成本結構中燃油成本占比最高,達到30%以上,甚至要超過路橋費和司機成本。這“兩高”如同一座無形的大山,將從事公路貨運的司機壓得“喘不過氣”,也導致了我國貨車司機數量在近幾年持續走低。 

自動駕駛破解公路貨運難題 

當前,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疫情之下各地管控、封控政策也相繼出臺,盡管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關于切實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已有月余,旨在推動各地積極采取舉措打通物流堵點。然而,仍有部分區域通而不暢,部分環節加碼防控,給不少一直奔波在路上的貨運司機心里添了堵。這讓長期以來,本就針對貨運司機服務存在短板的問題被無限放大,導致很多地方甚至出現送貨卡車司機短缺的情形。因此,一個行之有效且能從根本上解決公路貨運長期痛點問題的方案亟須提上日程。而自動駕駛卡車的投入使用可謂是恰逢其時,不僅將有效地解決“兩高”問題,還能緩解部分貨運企業卡車司機的用工荒,更是成為了疫情當下解決應急物流干線運輸的絕佳方案之一。 


據億歐智庫測算,2030年中國干線物流重卡保有量將達627萬輛,自動駕駛干線物流潛在經濟效益將達14045億元。顯而易見的是,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標志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帶來的社會產業重構,在汽車行業體 現得愈發明顯。 

中國外運自動駕駛賽道露鋒芒

4月28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播出的《科技抗疫顯“身手”》專題報道中,一輛印著“SINOTRANS”標識的自動駕駛卡車緩緩駛出,這是中國外運與小馬智行共同打造的合資公司——青騅(CYANTRON)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所應用的“黑科技”智慧產品,該自動駕駛卡車擁有針對重型卡車研發的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能應用于日常運輸業務,可在繁忙的高速、快速路上實現 L4 級的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 

近年來,中國外運聚焦“雙碳”目標,大力發展智慧物流、綠色物流,重點關注并持續跟蹤適合在物流行業落地應用的前沿技術方向,深耕行業客戶供應鏈上下游的新場景,在“場景+科技”“客戶+科技”的規模 化應用上持續發力,形成了以裝載算法、單證識別、物流控制塔、物聯網平臺為代表的創新成果,有效推動行業提質增效,助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此次與小馬智行合作探索自動駕駛卡車規模化商業落地,是中國外運在智慧物流、綠色物流領域的又一重要成果。 

據了解,自2021年起中國外運與小馬智行開始合作,雙方擬通過自動駕駛和物流技術的結合,打造國內領先智能駕駛重卡車隊,以科技領先強化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與穩定,推動行業盡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2022年4月1日,雙方的合資公司——青騅物流開啟業務運營,目前雙方已共同投入超過100輛卡車,開始集裝箱運輸業務,并將L4級自動駕駛卡車投入到運力服務中,落地應用全套的自動駕駛技術及智慧物流平臺。 

黑科技成就自動駕駛 

而作為“黑科技”的智慧產物,自動駕駛卡車憑借其獨特的軟硬件系統優勢,在疫情期間還多次承擔了封控區的大型物資運輸工作、紓解物流壓力,尤其是今年4月廣東省東莞市疫情期間,青騅物流的3輛L4級自動駕駛卡車在市內開辟了一條自動駕駛物流保障“生命線”。 

不知不覺中,自動駕駛技術已經悄然從科幻片中走向現實,而這一切都要依托于這些“黑科技”。 

首先,準確的定位能力。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所擁有的厘米級多源定位技術和高精度地圖能力,是自動駕駛系統可靠性的基礎。通過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衛星及慣性導航等多傳感器融合技術,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具備提供車輛、行人等物理位置信息的能力,能更準確地認知周遭世界,例如3D結構數據以及車道線、交通信號等語義信息。

第二,超群的感知能力。自動駕駛卡車具有車周360度,最長1000米的感知范圍。通過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和深度視覺算法,不僅可以看得更遠,而且可提供厘米級精度物體信息,給出準確豐富的感知結果。多傳感器共同協作,數據實時融合處理,令自動駕駛卡車不畏天氣挑戰,風雨兼程。在卡車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中,這也是最突出的技術亮點之一。 

第三,精準的預測能力。根據傳感器數據與感知結果,結合啟發式算法和深度學習,車輛可以精準地理解周邊其他交通參與者的行為,并實時預測下一步的行駛意圖、移動軌跡和可能性。同時,在中國外運的豐富場景下,大規模路測可使預測學習速度大幅提升。 

最后,嫻熟的規劃與控制能力。自動駕駛卡車先進的規劃與控制算法可以依據地勢和路況使卡車聰明地決策并采取行動,實時規劃路徑,提前準備應對策略,智能化組合油門、剎車等控制方案。絲滑穩健的駕駛風格猶如擁有豐富駕駛經驗的虛擬司機,并讓卡車始終保持最高燃油效率區間行駛,顯著降低油耗。

可以看到的是,中國自動駕駛干線物流賽道已具備近萬億級的潛在替代市場規模,這吸引著自動駕駛科 技公司、貨運平臺、物流場景等多方力量爭相入局。但是在全面實現多場景、商業化、量產之前,自動駕駛和干線物流的結合仍有一條艱難的路需要走,要想最終實現落地需要各方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及政策面的支持。 

未來,中國外運攜手青騅物流將繼續探索自動駕駛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用智能技術賦能物流行業,打造成熟可復用的智慧物流平臺,最大限度實現智慧物流生態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2022物流與供應鏈(中國)解決方案,中國外運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4 分享
評論 搶沙發
頭像
歡迎您留下寶貴的見解!
提交
頭像

昵稱

取消
昵稱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