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出海 開通“中韓日日達”電商海運快線



1.菜鳥開通中韓電商海運快線

菜鳥出海,遠比我們想象中還要猛。

7月18日,菜鳥國際宣布與山東港口航運集團宣布共同開通“中韓日日達”電商海運快線,每周運營6班客貨船,平均13小時抵達平澤港,加速實現中韓國際快遞“三日達”的韓國全境覆蓋。

format.jpg(圖源:菜鳥國際)

數據顯示,今年6月菜鳥發往韓國的跨境包裹數量同比實現超三位數增長。而此次菜鳥國際快遞專門針對跨境電商用戶開辟了中韓海運專線,顯然能為中韓跨境商家提供更高效、穩定的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4個月前,菜鳥與韓國希杰物流公司(簡稱CJ物流)達成合作,雙方當時表示,后續將共同優化中韓跨境物流服務,加速實現菜鳥國際快遞跨境“三日達”在韓國全境的覆蓋。

結合這兩項布局來看,菜鳥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要讓韓國消費者體驗到我國消費者的高效配送服務。

不只是韓國,菜鳥還將觸手伸到了西班牙。

上月底,菜鳥宣布在西班牙推出快遞自營業務。截至6月,西班牙快遞自營業務已覆蓋當地30多個城市,在20多個城市提供“隔日達”配送服務,并在部分核心城市陸續開通了“次日達”配送服務、周末派件和同城配送服務,當地物流服務持續得到優化。

美國方面,菜鳥也沒有落下。大約一周前,完成試運營的菜鳥達拉斯和芝加哥分撥中心正式啟用。加上此前正式投入運營的洛杉磯、紐約、邁阿密分撥中心,菜鳥在美國已經擁有5個大型分撥中心。

除此之外,菜鳥一直將東南亞作為重點布局的市場之一。2021年8月,菜鳥就已在東南亞推出了跨境極速達服務,物流提速近50%,基本上實現了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國家“72小時達”服務。

從配送效率來看,菜鳥此前宣布“將聯合速賣通,在今年年內正式推出‘全球五日達’國際快遞快線產品,從重點國家市場開始,讓跨境包裹實現5個工作日送達”的物流策略,已經逐步開始落地。

從業務范圍來看,當前菜鳥自建國際快遞物流網絡已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涵蓋歐美、東亞、東南亞等地區。

在緊密的海外布局之下,菜鳥規模持續擴大,且業務增速呈現出良好的增長態勢。最新財報顯示,菜鳥2023年第一季度營收為136.1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15.82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來自外部客戶收入占總收入高達72%。

format.jpg(圖源:菜鳥)

可以說,現在的菜鳥不僅是阿里出海的一把利刃,還是阿里擁抱國際化不可或缺的力量。

于菜鳥而言,加快海外業務的布局是菜鳥增強市場競爭力,并提升盈利能力的有效手段,隨著它的跨境物流業務進入加速期,菜鳥距離成功完成上市也會越來越近。

2.菜鳥、順豐加速搶奪海外市場

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興起,國內快遞出海逐漸成為大勢所趨。

同時,由于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增長空間所剩無幾,將目光轉向海外,從尚待開發的跨境物流市場中分一杯羹,成為了國內快遞企業的共識。

除了前文提到的菜鳥,京東物流、順豐、圓通、中通、韻達等快遞企業都已經把發展海外市場當成重點工作來布局。

以順豐為例,2021年9月,順豐花費將近146億元,收購了以亞洲為基地的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嘉里物流51.5%的股份。

format.jpg(圖源:郵政研究院)

在收購嘉里物流之后,順豐在國際市場的布局越來越多樣化。不僅在泰國設立了kexi組織,重點討論有關國際快遞業務的重大規劃等問題,還專門針對東南亞國家,推出為期三個月的“戰狼計劃”,旨在通過設立獎懲制度,達到全面提升東南亞銷售專職人員銷售積極性,完成業務目標的目的。

2022年7月,亞洲首座貨運機場——鄂州花湖機場正式投運,標志著順豐進一步邁向了國際化。

經過多年發展,順豐的跨境物流服務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變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數據顯示,2020年,順豐的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占比不足5%,到了2022年末這部分占比升至大約33%。

另外,2022年第三季度,供應鏈及國際板塊收入達228億,同比增長達333%,對全年業績增長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

format.jpg(圖源:妙投APP)

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或許真的會成為順豐的第二條增長曲線。

對比菜鳥,順豐在出海過程中,似乎更依賴于高端制造企業的商單,主要配送的是精密儀器、醫療器械、汽車零件等。而菜鳥則是更依賴于來自阿里旗下速賣通、lazada、Trendyol、Daraz、Miravia的商流,二者存在顯著的差異。

從中不難看出,在發力跨境物流的過程中,菜鳥最需要擺脫的是對不穩定的電商商流的依賴,而順豐若想在跨境物流市場中徹底站穩腳跟,則是需要盡快獲取到更多海外電商商流的支撐。

簡單來說,菜鳥更輕,而順豐更重。雙方的全球布局既有相對優勢,也有相對劣勢,目前誰也贏不了誰。

縱觀整個行業,其實也不難發現,其他跨境物流企業自踏上出海這條路開始,一直都有在補齊短板弱項。

例如,為了獲取更多跨境物流資源,申通與波蘭郵政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跨境電商等方面開展合作;為了保證商流的充足,極兔與速賣通、Shein、Shopee等跨境電商平臺相繼達成合作,在歐美地區開出了多個站點……

更重要的是,海內外市場存在巨大的差異,“水土不服”的情況多發。在這種情況下,以菜鳥為代表的物流企業需要做的無非就是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拓展海外業務范圍、制定本土化管理政策,以提高跨境物流服務水平。

目前,國內物流企業的出海道路才剛剛開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接下來,菜鳥們仍需要根據市場的狀況,對出海業務進行改變和調整。

3.物流出海大戰,尚未出現贏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物流企業出海面臨著機遇和挑戰。

機遇是廣闊的市場前景背后蘊含的巨大商機。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物流市場規模為6831億元。其中B2C物流市場規模為3592億元,占比達到52.6%。

而挑戰是由于出海物流基礎薄弱、成本居高不下、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問題,造成跨境物流雖然早有發展,但行業卻依舊混亂無序,至今沒能跑出任何一個巨頭。

而造成這種結果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燒錢。

就拿極兔來說,為了加速擴張,極兔最近幾年可謂是瘋狂砸錢。數據顯示,2020年到2022年,極兔經調整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分別為-3.21億美元、-5.28億美元、-2.04億美元,深陷虧損泥潭。

相對輕資產的極兔尚且如此,更偏向于重資產模式的順豐和京東物流就更不用說了。

站在行業角度看,燒錢如碎鈔機一般的物流企業要想改變現狀,需要的不是從輕資產和重資產之間做選擇,而是要將輕重結合,同時做好平衡,才能走得長久穩定。

就現在而言,能夠實現輕資產與重資產并行的跨境物流企業并不在少數,但是能真正做好平衡的企業,似乎還沒有出現。

也是因此,如今整個跨境物流行業才會呈現出一個沒有贏家的局面。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5 分享
評論 搶沙發
頭像
歡迎您留下寶貴的見解!
提交
頭像

昵稱

取消
昵稱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