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則關于貴州茅臺50年茅臺酒等價值近5萬元的酒水在德邦物流站點”被喝光”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據當事人張先生投訴,其發往北京的酒水商品在德邦站點被虛假簽收,價值不菲的酒水最終變成了一箱空瓶。對此,德邦物流相關負責人回應稱,酒水損毀是由于運輸過程中包裝破損導致的酒液泄露,而并非快遞員故意偷飲。目前,雙方已達成和解,德邦對張先生進行了賠償。
包裝破損,酒水”蒸發”
據了解,張先生從事酒水銷售業務。今年3月,其發往北京的一批酒水訂單被收件人拒收。在與快遞員溝通后,張先生表示可以將商品暫存在站點,待其擇日前往取回。然而,當張先生前往涉事站點取酒時,卻發現原本裝滿酒水的包裹已經變成了一箱空瓶。面對價值近5萬元的損失,張先生多次向德邦物流投訴,但未能得到滿意的處理結果。無奈之下,他選擇將此事曝光,以期引起輿論關注,促使德邦物流給出合理解釋并提供賠償。

德邦回應:運輸破損所致
在媒體報道后,德邦物流相關負責人迅速做出回應。其表示,經調查發現,張先生的酒水在運輸過程中因包裝破損導致酒液泄露,最終致使酒瓶見底。同時,其否認了快遞員私自開箱飲酒的說法,并對張先生的遭遇表示歉意。此外,該負責人還解釋了投訴處理遲緩的原因。由于事發時間較早,且涉事酒水價值較高,德邦在估損和賠償金額的確認上花費了較長時間,導致張先生多次投訴未獲及時回復。
快遞公司保價服務存在重大漏洞
張先生的遭遇并非個例,根據“2024啄木鳥消費調查”315特別報道,北京田先生通過德邦快遞給好友郵寄一壇白酒,掃碼價為1.6萬余元,擔心運輸途中酒壇遭到損壞,就給白酒上了一道“保險”,保價3000元。然而,酒壇卻在運輸中碎了,但德邦快遞不僅不按酒價賠償,甚至3000元保價也不賠付,僅同意賠償500元。盡管《快遞暫行條例》明確規定,快件發生損毀時,快遞公司應按照與寄件人約定的保價規則確定賠償責任。但在實際操作中,一些快遞公司卻存在著明顯的”霸王條款”,對消費者的權益造成了侵害。
消費者維權需加強法律意識
面對快遞公司的”霸王條款”,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亟待提高。一方面,消費者在郵寄貴重物品時,應按照實際價值進行足額保價,并要求快遞員履行提醒義務,明確告知保價賠償的具體規則。另一方面,消費者在遇到糾紛時,應積極與快遞公司協商,必要時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