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不足對物流業影響大,專家支招建設現代物流體系



物流業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凸顯。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 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張江波15日在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發展論壇上表示,今年3月份以來,疫情多點散發,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物流保通保暢、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提高現代物流安全韌性水平和應急保障能力,對穩住經濟大盤意義重大。要通過暢通物流循環,為暢通高層次產業循環、經濟循環提供強有力支撐保障。 張江波透露,發改委牽頭研究編制了“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國務院已經批準并以國辦文件的形式印發實施,目前正在辦理對外公布有關的工作。規劃明確,以物流樞紐建設為抓手,加快物流資源整合集聚。以優化空間布局為導向,強化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支撐。以完善服務體系為導向,提高服務實體經濟循環效能。 需求不足對物流業影響大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在論壇上表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呈緩中趨穩勢頭。8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4%,較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仍處于榮枯線以下,市場恢復基礎仍不牢固。需求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8月份新訂單指數為49.2%,總體不達預期。企業調查顯示,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比重為超過一半,連續5個月上升。 需求不足對物流運行造成較大影響,物流行業總體下行壓力較大。8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46.3%,環比回落2.3個百分點,下滑幅度較大。其中,業務總量指數、新訂單指數、主營業務利潤指數等均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反映當前市場需求不穩,企業盈利壓力加大。 1~7月份,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約190萬億元,雖然保持增長,但是當月增幅出現回落。物流業總收入7.2萬億元,增速比上半年小幅回落。進入8月以來,由于疫情多地散發,物流保通保暢壓力增加,對供應鏈產業鏈恢復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當前社會物流存在需求不足的局面,一方面是需求本身下滑,另一方面也是高質量供給不足導致。在這方面,大宗商品貿易物流存在明顯短板。”何黎明表示。 中國物流集團是我國唯一以綜合物流為主業的央企,是物流領域的國家隊。何黎明表示,建議充分發揮中國物流集團下屬公司在大宗商品貿易物流方面的傳統優勢,大力推進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和網絡化布局,重點發展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的供應鏈集成服務。以商流牽引物流、物流支撐商流,打造融合采購、貿易、物流、金融等為一體的供應鏈集成服務模式,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物流產業融合程度加深,智慧物流正迎來發展機遇。何黎明表示,中國物流集團下屬中儲智運、中儲京科等平臺企業依托自身對產業的深刻理解,積極擁抱互聯網,正在踐行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道路,取得了積極成效。下一階段,建議選擇重點領域繼續推進數字化轉型,發揮央企物流服務平臺的優勢,充分整合供應鏈上下游資源,推進現代流通體系硬件和軟件建設。 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原黨組成員、部長助理黃海表示,海量數據、多種應用場景為物流數字化提供了先天基礎,物流業正在從線上線下融合向產業鏈上中下游的縱向融合、打破已有業態的橫向融合轉變。黃海認為,物流的本質是服務,物流服務化在未來有巨大發展空間,與此同時,物流行業也要實現實體化發展。 建設現代流通體系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和高效運行,需要現代物流的支撐和引領。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 在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看來,現代物流是支撐國民經濟有序運行的基礎性產業,是優化產業組織與提升產業價值的戰略性產業,也是引導產業布局和業態創新的先導性產業。 汪鳴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成為經濟發展的基本路徑和高質量發展運行模式,要求網絡物流高效連接產業鏈、供應鏈,以適應產業布局調整需要。需要充分利用網絡物流在物流技術、模式、業態和服務創新上的塑造能力,以及產業發展空間重構能力,加快推進更深層次的產業布局與運行組織方式變革。 談及近期物流保通保暢工作,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現代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彥林表示,今年以來國家層面頻出扶持政策,物流保通保暢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有效支撐了經濟復蘇。“當前,要加快物流基地網絡布局,聚焦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明確的20個國際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80個左右的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打造高效聯通的樞紐主網絡,形成‘通道+樞紐+網絡’的物流發展新格局。”李彥林建議。 張江波透露,前一段時間發改委牽頭研究編制了“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國務院已經批準并以國辦文件的形式印發實施,目前正在辦理對外公布有關的工作。 關于規劃的具體內容,張江波概括為“一個抓手”“兩個導向”“三個著眼點”。規劃指出,將加快物流樞紐資源整合建設作為“十四五”時期現代物流發展的首要重點方向,依托樞紐整合區域設施資源,促進物流要素規模集聚和集成運作,同時將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程作為依靠工程,對優化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實現東中西部均衡發展形成穩定的樞紐合作機制等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規劃還提出了兩個導向。一是以優化空間布局為導向,強化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支撐。二是以完善服務體系為導向,提高服務實體經濟循環效能。做優服務鏈條、做強服務功能、做好供應鏈協同,完善集約高效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加快運輸、倉儲等基礎功能領域智慧化升級和服務創新,補齊專業物流短板,推動現代物流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提高物流全鏈條服務質量。 張江波表示,要以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提升應急保障能力為著眼點,強化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安全,提升戰略物資、應急物流、國際供應鏈等保障水平。健全大宗商品物流體系,確保糧食、能源和戰略性礦產資源物流安全,加快構建關鍵原材料、重大裝備、重要商品等全球供應鏈物流服務網絡,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一下吧
點贊10 分享
評論 搶沙發
頭像
歡迎您留下寶貴的見解!
提交
頭像

昵稱

取消
昵稱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