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約160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1%,物流業總收入達到6萬億元,同比增長6.1%。物流供給加速恢復,行業頂住不利因素實現正增長。
今年上半年,全國物流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一些觀點甚至認為,2022年上半年甚至比疫情剛到來的2020年更為艱難,物流行業遭遇了貨運受阻、社會需求回落等挑戰。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在“2022中國物流企業家夏季峰會”分享了一組數據:今年上半年,物流業景氣指數平均為49.4%,二季度受疫情影響平均指數降至48.4%,為近年來較低水平。同時,二季度社會物流需求增速大幅回落,比一季度降低5.3個百分點。
即便目前疫情相對穩定,物流業也未出現預期中的需求反彈。與此同時,對于數百萬家物流企業來說,如何保證供應鏈的韌性亦成為下半年發展的關鍵。
目前我國物流相關市場主體超過600萬家,其中絕大多數是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戶。 企業面臨的壓力仍然不小。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近日發布的數據,7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回調3.5個百分點至48.6%。
招商局集團是行業中具代表性的企業,處于復雜易變、不確定性的“烏卡時代”也難免遇到挑戰。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交通物流部/集團北京總部副部長范端煒在上述會議中提到,無論是新冠疫情,抑或是全球經濟進入滯脹,這些因素都對物流企業有很大沖擊。
維天運通(路歌)董事長馮雷也提到,前一段時間由于有些地方防疫政策層層加碼,貨車司機受限,供應鏈企業出現鏈條中斷的情況。
在范端煒看來,不論是港口還是航空貨運、中歐班列,抑或是航運業,抵御風險要依靠業務協同和靈活調整。
截至2021年底,招商港口業務覆蓋全球50個港口,從業務量來看,今年上半年招商港口集裝箱同比減少0.7%、散雜貨也同比減少5.3%,但收入和利潤依然是兩位數的增長。
經歷了疫情等諸多挑戰后,供應鏈韌性的重要性更為凸顯。工信部亦把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被列為首要任務,提出要提出健全重大突發事件下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的工作機制。
另外,數智化是保持供應鏈韌性的關鍵。何黎明指出,傳統線下物流將全面觸網,加快向業務在線化、數據業務化和流程可視化轉型;物流企業邊界也將全面打開,產業鏈上下游相互賦能。
實際上,數智化的發展在物流行業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比如招商港口上個月剛啟用了“全球果蔬抵港數字化交易中心”。在各方合作下,果蔬客戶在碼頭從卸船道出閘最快可實現5分鐘出港,10分鐘即可在交易中心完成交易。 此外,在快遞、航運、公路貨運等領域,數智化發展也在加速。
除了數字化、靈活業務模式之外,何黎明還建議要適應產業鏈升級趨勢,物流業與制造業、商貿業、農業等產業將深化融合;發展以網絡優化為著眼的“樞紐+通道+網絡”的布局規劃,進行高水平開放的全球市場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