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遠海運CSP武漢碼頭相繼打通至歐洲、東南亞等地的多條“鐵海聯運”通道。(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通訊員 潘慶芳 趙超
5月25日子夜時分,鄂州花湖國際機場燈火通明,一架架貨機在東、西跑道次第著陸,系統將貨物自動分揀后再裝車登機,載著貨物的航班再次飛往各地。一季度,花湖機場貨郵吞吐量同比增長1465.02%,增速居全國首位。
交通物流樞紐,是延長產業鏈的關鍵一環。省交通運輸廳圍繞交通物流樞紐建設調結構、降成本、促發展,2023年印發56個重點交通物流樞紐項目建設清單。今年一季度,各重點項目已全部開工,累計完成投資2113億元,其中15個項目已完工。4月,該廳在此基礎上,又對重點交通物流樞紐項目進行了優化和調整,目前形成了63個重點交通物流樞紐項目的建設清單。
“鏈”上發力 專項監督物流樞紐建設
位于長江邊的武漢港江夏港區金水作業區工地,工程車來回穿梭,挖掘機手臂旋轉。該項目自今年2月動工以來,工程建設加速推進。項目計劃投資8.5億元,擬新建5個5000噸級散貨泊位及相應的配套設施,占用岸線686米,設計年通過能力1477萬噸。建成后,對于加快構建湖北砂石上下游產業鏈、增強砂石產業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該項目是交通運輸部重點督導水運工程項目。快速推進的背后,是駐交通運輸廳紀檢監察組多次深入一線調研和督辦,就該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卡點問題,要求明確責任,快速推動解決。據悉,湖北省紀委監委將交通運輸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納入專項監督,強力推動工程進度。
通過監督護航,我省交通物流建設重大項目實現新跨越。省紀委監委駐省交通運輸廳紀檢監察組多次現場協調督辦“蝸牛”項目,破解一批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滯后難題,加快推動交通物流樞紐建設。同時,成立推動交通物流樞紐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工作專班,對工作落實不到位、進度嚴重滯后的地方進行通報批評、警示約談。
“聯”出通達 4個主要港口全部通鐵路
5月8日,在位于陽邏港的武漢中遠海運鐵水聯運二期項目,隨著一聲鳴笛,中遠海運“武漢—廈門—歐洲”鐵海聯運專列首發,這是該碼頭今年鐵水聯運第10000標箱的吊裝作業。較傳統的江海聯運模式而言,新路徑全程運輸時間節省約一周。
“碼頭集卡車可直達鐵路軌道邊裝卸集裝箱,真正打通水鐵最后一公里,南肥北運、北糧南運將更便捷。”武漢中遠海運相關負責人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說。
這是湖北推進多式聯運集疏運重點項目建設的縮影。4月23日,湖北在全國集裝箱鐵水聯運發展推進會上作典型交流發言,介紹湖北全面實施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三年攻堅行動的經驗。
眼下,湖北全力推進建設67個重大多式聯運集疏運項目。全省15條進港鐵路,涵蓋武漢、宜昌、荊州、黃石、鄂州、襄陽等6個港口、13個港區,長江干線4個主要港口實現鐵路100%銜接。同時,開辟鐵水聯運線路,累計開辟集裝箱航線35條、多式聯運航線約50條。
省交通運輸廳大力支持龍頭企業整合資源,開展鐵水聯運相關業務,以可視、可控、可感知、可調節為靶向,支持武漢金控等多式聯運企業信息平臺建設。支持湖北供應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實現國家、省、市3個層級縱向貫通,鐵水公空倉五網橫向聯通,企業之間互聯互通。
“新”欣向榮 規上道路貨運企業總量居全國第四
5月15日,記者在荊門智慧冷鏈物流園項目建設現場看到,一座座冷庫、倉庫、辦公樓拔地而起,塔吊、挖掘機、卡車等開足馬力運行,工人奮戰一線有序作業。該園總規劃占地約200畝,擬投資8.04億元,是集存儲、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綜合智慧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在中石化荊門分公司物流中心,散料罐車整齊地排列在裝卸區,經改造后的罐車運輸流程更高效,每年可以節省物流成本約400萬元。荊門市交通運輸局指導物流企業,為工業企業提供一體化供應鏈物流解決方案,億緯鋰能物流成本降低7%、長城汽車外貿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同時積極引導九曜物流購置首批4輛新能源貨車,節約運輸成本近20%。
既要建設物流樞紐,又要服務貨運企業發展。
為培育和壯大道路貨運企業,省交通運輸廳出臺道路貨運物流企業獎勵政策。通過采取政策幫扶、紓困解難、整合資源、示范創建等措施,推進“助企紓困貸”和交通物流再貸款政策落實,目前已兌現道路貨運企業發展獎補資金7000多萬元。該廳還開展“強鏈補鏈延鏈”專項行動,引導規上道路運輸企業轉型到多式聯運等新業態。目前,湖北對創建成功的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給予每個2000萬元的獎補資金,助力物流樞紐體系建設實現新突破。武漢已納入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首批城市。
截至4月底,全省規上道路貨運企業新增195家、達到697家,規上企業總量位居全國第四,居全國第一方陣。